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6日 星期二

    专家观点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6日 16版)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与用电量增速的比例应当为1:1的关系,这是一个刚性的关系。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12.2%,之所以会比经济增速高出约2个百分点,是因为去年下半年有些地方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企业生产受到干扰,库存基本清空。因此,到了今年,企业开足马力生产补库存,这就使得用电量增幅略快于经济增幅。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思路是对的,但如何控制,如何分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

        我国的资源禀赋不够,能源安全是我们永恒的忧患。我国人口规模、环境承受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我们不能敞开口子消费能源,必须把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摆在突出的位置。同时,我国能源发展要“超前谋划”,供应能力还要“适度超前建设”。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部主任薛静:

        结构、价格和供需矛盾叠加使得今年电力缺口出现更早、范围有所扩大、强度有所增强。造成电荒的首要原因是电力本身的结构性矛盾。伴随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2%以上的用电增长速度有其合理性,但今年东中西部强力反弹,说明我国依靠重工业拉动的经济增长惯性仍在。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

        电荒未必是坏事,像浙江、广东、江苏这样的省份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早该进行能源结构调整。遏制煤炭,加速气化是所有在这一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的必经之路,不跃上这一台阶,经济就不可能升级。“十二五”我国将加速电力体制改革,只有坚持改革才能长远解决电荒矛盾;否则,面对电荒,慌也没用,因为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郭丽君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