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辅报纸,现在拥有突破千万的发行量。但在业外,还是不被人所知。这正是教辅报纸的现实。
因为与生俱来的特性,教辅类报纸的读者对象和目标消费越来越小众:群体锁定在庞大的中小学生身上。对创办者而言,一份教辅类报纸,只要它的定位准,读者群分得够细,与高考、中考试题“撞题”的几率足够高,还有一个业界心照不宣的秘密:给出的发行折扣足够诱人,那么,这份教辅类报纸就可以拥有足够“喜人”的发行量。
然而,发行量是终极目标吗?业内人士担忧,非常态的发展将如何持续?行业的发展如何步入正轨?又如何前行?
为什么教辅报纸发展30多年,仍没有出现典范性的主流媒体?为什么在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中,独不见教辅报纸的声音与气魄?
更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刊号配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辅类报刊违规分版,由此引发的非法教辅报纸泛滥,质量低下的问题又该如何面对?
这些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需要政策的推进,需要观念的更新,需要对教育的认同。
教辅报刊姓教,但不能守教。有经济效益的追求,更不能放弃教育对人的素质的提升。报刊作为一种创意文化产业,创新永远是它生存的命脉。当前,教辅报刊同质化现象相当普遍:刊名大同小异,栏目雷同,定位模糊,内容趋同,真正有创新力、有品位、有核心竞争力的极少。固然,以目前的教育背景,教辅报纸很难从容前行,但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挑战?成为中国教育转型的一个牵引——摆脱传统思维下的固守教材,墨守成规,寻求敏锐的思维,独特的视角,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释放自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