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星期五

    端穆流转 自成章法

    ——修福金先生书法赏析

    作者:陈 真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14版)
    修福金书三国魏·何晏
    《景福殿赋》(局部)

        身为领导而好书法者多矣。然而第一次见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先生的书法作品,还是不免暗暗吃惊,脑海里浮现出东汉崔瑗《草书势》中的几句话:“观其法象,俯仰有仪……状似连珠,绝而不离,蓄怒怫郁,放逸后奇……”

        崔瑗《草书势》所论者,是东汉时期尚在盛行的章草;修先生的书法渊源,即出自章草。在当代书界,章草属于比较冷门的领域,自现代章草名家高二适、王蘧常之后,即使专业的书家或学书者,也很少专攻此道,更不用说公务繁忙的领导了——修先生能于众多流派中独取章草,可见其艺术品位和鉴赏眼光的独特。

        赏玩修福金先生的作品,可看出早期章草大家皇象、索靖乃至唐代贺知章的影响,尤其是皇象的《急就章》,想必先生更是朝夕揣摩,烂熟于胸,无论结体、波磔、使转,都谨守法度,一笔不苟。正如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所说:“大凡草书,先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等章草,则结体平正,下笔有源”。修先生的字,严守这一路数,从总体上看,笔势平正,内涵朴厚,自有一种端正静穆的气息。

        但修先生的字,虽出自章草,却并不固守章草原来的法度。章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字字区别”,即重横势不重纵势,强调每一字的内在连贯性,却不太在意字与字之间乃至整体章法上的连贯性。唐代张怀瓘的《书断》在讨论章草到今草的演变过程时说:“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芽连茹,上下牵连,成借上字字终,而为下字之始……”既阐明了章草和今草的区别,又指出了一种新的草书表现方式。

        修先生的诸多作品,不论是长篇巨制如《中庸》、《心经》等儒道释经典,还是古代先贤的诗词语录小品,都可见出在章草的深厚基础上,融入了今草的流转之美。从这里又可隐约感到二王及孙过庭的影响。孙过庭《书谱》论草书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其字或轻如蝉翼,或重若崩云,点画之间,似断还连,钩环牵引,意趣盎然。修先生的字,却是在沉稳古朴中寻求横势与纵势相结合的意趣,在点画间自然流露出顾盼生姿、映带俯仰的面貌,用“气有方圆,法兼使转”八个字形容,是不为过的。

        当我们看惯了以偏邪取势,于飞动中求平衡,乃至于剑拔弩张的草书作品,再来欣赏修先生的草书,自会感觉到一种笔意含蕴、醇厚有味的书卷气:不求点画圆润,但求神韵贯通,脱却姿媚习气,上追高古气象,正是修先生书法中流露出的意趣。

        作为中国书协会员,同时作为参政党的领导人,修福金先生没有把书法仅仅作为修身怡性的个人爱好,而是视为参政党在弘扬中华文化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使命,他不仅追求着独具个人风格的书法境界,更热心书法的推广和教育事业,在许多场合他不止一次地说:“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参政党可以大有所为!”见其字,可见其为人,亦可见其理想——这一点,不仅更加难能可贵,而且可称得上功德无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