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0日 星期五

    丰富而沉着 灵动而结实

    水天中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20日   12 版)
    女孩与猫(油画)郭北平

        郭北平教授的油画作品意境清新,又很有文化和情感的分量。郭北平教授不但是陕西省代表性油画家,在全国油画家中他同样具有很大影响。在中国当代油画领域,郭北平最具有独特性的,是那些表现西北文化,透露着一些沉重的历史沧桑感的人物形象。在我的印象里,他显得宽厚而沉默,而且能感觉到是一个对事业、对艺术抱着一种执着、坚定信念的艺术家。

        人们提起西北的油画家,往往联想到他们的题材,画黄土地啊,画西北的少数民族啊,画延安的腰鼓等等。实际上在此之外,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他们不同的性格、气质,也都以不同的方式投射到他们的作品当中。如果单独看郭北平的某一幅画,特别是早期的,像前几年参加全国展览的《仁者》、《石鲁》,一般人很难与习惯中的“西北风情”(打腰鼓、“吼”秦腔之类)联系起来。因为在艺术形式上,它们显得新颖而不落俗套,在文化趣味和文化心态上,这些作品显得开阔,而且有一种高远的人文视角。

        从绘画形式上看,我觉得郭北平这一辈以及比他稍晚一点的油画家里面,色彩的修养,色彩的训练,是相当突出的,他在这方面的修养深厚,研究那些讲究色彩的西方现代画家颇有心得。一方面,色彩的丰富性和色调的微妙引人入胜;另外一方面,他的色彩又很沉着。不像时下一些画家那样,要丰富、强烈,却失之“艳”和“单调”,有些画家的色调完全脱离对象,当然这也是一种道路。而郭北平的色彩,总是紧紧依附于他想要描写的对象、人、身体、空间、环境,并且依附于他的“立意”,与作品的整体构思紧密相连。

        在形体塑造上,郭北平下笔灵动而“结实”。看到他的画,会让人联想到雕塑大师们的雕塑,不是泥塑,而是大理石,像是是用刀砍出来的那一块块岩石的感觉。我认为郭北平正是抓住了油画最原初的、基本的艺术特性。人们说与中国画最接近的是书法,与油画最接近的是雕塑。雕塑注重形体、质量和气势。他笔下的陕北老人、《王子云》、《石鲁》、《弘一大师》等作品的造型和笔触,都很有感染力。

        最近看到一些群像作品,比如民工啊,城市青年啊……你仔细看会以为这是一个个的单人肖像拼接在一起的。与国外的那些古典艺术大师相比,我们在处理多人物构图方面有很大差距。而郭北平在表现多人物的作品里面有明显的优点:能够把这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营建成一个整体。

        他画的那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以及人体,不但画出了她们的肌肤,感受到身体的质量和重量,而且表现了人物的生命活力。目前许多油画家做不到这些——或者说他们对这些已经失去兴趣。

        郭北平教授对生活的深刻体味,对艺术形式的深入探索,是他的油画作品感染力的基础。在写实的形式里融入大西北沉稳、浑厚的文化情味,展现出厚重而又坚挺的气度。对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历史性思考,体现于作品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是我们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艺术家之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