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

    专家解读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让百姓吃上“方便药”

    作者:温再兴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7日 02版)

        日前,商务部发布首个《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将完善准入退出机制,严格控制药品经营企业数量,同时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解决药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自身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流通组织化、现代化水平较低,大多是中小企业;二是行业发展布局不够合理,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及零售连锁企业多集中在城市;三是流通秩序有待规范,药品购销领域各类违规经营现象比较突出。提高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将使药品流通行业迎来一次“大洗牌”。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38.8万多家。由于多种原因,当前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药品流通企业小、散、乱问题严重。可见,无论是从应对国际竞争,还是从发展药品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价来看,都需要通过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集中度。

        《纲要》为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设定了“洗牌”目标: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的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的60%以上。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纲要》提出加强行业布局规划,健全准入、退出制度;将是否符合行业规划作为准入的重要依据,对违法违规和不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的企业要限期整改,严重的取消经营资格。无论是从宏观目标还是从微观操作层面,《纲要》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和“方便药”。

        不过,在推动药品流通行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政府不会大包大揽,而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从商务部门层面来讲,不会对药品流通企业进行总量限制。各地在出台具体规划时,如果对诸如零售药店的开店数量或距离等有过于硬性的规定,可能会助长地方保护主义。商务部门会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对农村和偏远地区药品流通网络的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药品配送难题。

        目前,许多企业看好中国药品流通市场的前景,已经在“跑马圈地”,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相信各地配合《纲要》的规划出台以后,会加快这一进程。

        (作者为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 本报记者郭丽君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