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6日 星期五

    智眼看天下

    劳动=最美的人生

    郑连根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06日   15 版)

        敬姜训子:

        一位普通母亲眼中的劳与逸

        关于劳动的重要性,在概念上,我们大多耳熟能详。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就本质而言,劳动是人们自我提升、自我实现乃至自我拯救的唯一途径。离开了劳动,人类不但会在物质上陷入窘境,更严重地,精神世界也会随之崩溃。作为群体的人类如此,作为个体的每个人亦是如此。对此,不仅马克思、恩格斯等思想家有过经典论述,中国古人也有相当清醒的认识。

        春秋时期,鲁国有位贵族妇女敬姜,是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一天,文伯下朝回来看到母亲在织布,就说:“母亲,您怎么还在织布呢?我在朝廷担任高官,我的俸禄难道还不能养活您吗?我的母亲还织布,让人看见了会笑话我的。”

        文伯的话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大错,儿子做了高官,有足够的收入供养老母,母亲是可以安享晚年的。但是,敬姜却不这么看。她对儿子说:“鲁国要亡了吧?他们让你当了高官却没让你明白道理,这太可怕了!你坐下,我讲给你听。”然后就引经据典,把儿子教训了一顿。

        敬姜教训儿子的主题就是“人是必须要劳动的”,亦即“劳动者是最美的人”。这个结论并不高深,难能可贵的是,她讲出了劳动对人们精神的重要影响:“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意思是说,民众经常劳作会促进思考,思考会生发出善良的念头;而安逸过度就会荒淫,荒淫就会忘记善良,忘了善良,邪恶的念头便会产生。

        敬姜还告诉儿子,从前自天子到庶人都是要勤勤恳恳地劳作的。天子早晨要跟三公、九卿一起祭祀太阳和大地,中午考察政务,向百官交代该做的事,晚上要督促嫔妃们清洗祭祀器物,然后才可以休息;诸侯们清早听取天子布置的事务和训导,白天做他们的工作,傍晚要温习有关典章和法规,深夜还要告诫手下官员,不让他们享乐过度,然后才可休息;卿大夫清早考虑他的职责,白天办理政务,夜晚处理自己的家事,然后才可休息;贵族青年清早要接受教育,白天学习相关技艺,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然后才可休息;平民以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没有一天敢于懈怠……自上而下,谁敢只享乐而不劳作呢?

        敬姜最后说:“如今,我守寡了,你是大夫,从早到晚兢兢业业地参与朝政事务还怕做不好呢,如果懈怠懒惰,那怎么躲避得了惩罚呢?我还指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统,’可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你以这样的态度当官,我恐怕你爹要绝后啊。”

        敬姜的这番话说得语重心长,合情合理,难怪孔子都对她给予了高度评价:“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你们要记住,季家这位妇人不贪图安逸)”

        敬姜所讲古代各阶层的劳动状态对今人而言相去甚远,已失去了模仿之必要。但是,她所说的每个人都要保持劳动习惯、尽心尽力地对待工作的态度仍然值得今人学习。

         1.2%的选择: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然而,今天,人们对待劳动的现实态度又如何呢?可以参看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这项调查涉及全国286个城市的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在校生及家长。结果显示,2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医生、律师、记者等专业人员;1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另有1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教师;选择让孩子当政府官员的占11.6%。而选择让孩子成为工人、农民的家长仅为1.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些数据说明,虽然“劳动”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但劳动的具体形式被人为地划分了三六九等:很多人对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缺乏足够的认同,对劳动的普遍尊重遭到了严峻挑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思想偏差,除了工人、农民收入偏低等现实因素外,还与人们对劳动的认识片面、滞后有关。

        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超越物质属性的。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还可提升精神境界;劳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开发智慧;劳动不仅可以助益他人,还可以使自己获得充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若完全脱离了劳动,一个人必然会陷入无聊与空虚之中,于身心均有极大危害。对于这一点,佛教界有很深的认识。佛教传入中国后,许多寺院都采用了“禅农并重、自食其力”的建院原则,著名的百丈禅师更是提出过“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寺院清规,这意味着“劳动”已成了佛教徒修行的一部分。佛家之所以这么重视劳动,不仅是为了劳作之后的收成,而是要让大家通过参与劳动而热爱劳动,通过热爱劳动而珍惜劳动成果,提升精神境界,进而平等地尊重一切劳动者。

        劳动会伴随我们一生。我们理应对劳动有深切的领悟,然后将其落实到实践中。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也不论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是多是少,只要是尽心尽力地劳动,其本身就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辉,劳动者也因参与了这样的劳动而成为“最美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敬重劳动,就是敬重最美的人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