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6日 星期五

    名家分享

    他们也曾是“80后、90后”

    张静如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06日   15 版)
    著名党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们习惯把今天的青年称为“80后”、“90后”,那么,十九世纪的“80后”、“90后”又是怎样的呢?

        翻开十九世纪中国史,就会看到当时的“80后”“90后”中有很多后来成了名人。李大钊(1889)、毛泽东(1893)、周恩来(1898)、刘少奇(1898)、茅以升(1896)、李四光(1889)、鲁迅(1881)、胡适(1891)、徐悲鸿(1895),等等,都在各自领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中国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年轻时就立志救国救民。他在《狱中自述》中说:“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这一年,李大钊18岁。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终于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良策,并以它为指导,与逐渐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群体一道创建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李大钊被捕就义,年仅38岁。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侯德榜生于1890年,以发明“侯氏制碱法”闻名于世。侯德榜年轻时怀着实业救国的抱负发愤读书,1921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回国后,被聘为天津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下决心靠中国人的智慧制出纯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艰苦探索,终获成功。1926年,永利公司的“红三角”牌纯碱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32年,侯德榜完成了世界第一部制碱著作《纯碱制造》,轰动了世界化工界。

        历史学家陈垣,1880年生人,是1950年我考入辅仁大学后教我“史学名著选读”的老师。他从小勤奋好学,19岁时考中秀才,但因受当时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决心重新选择道路。他先是办刊物抨击清政府,后又立志学医救国。辛亥革命给陈垣带来新的希望,遂弃医从政,后来专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不仅讲课受到学生欢迎,而且史学研究成果累累。1926年他执掌辅仁大学。北平沦陷期间,陈垣拒绝敌伪政府的多次聘请,1949年又拒绝登上接他撤离的飞机,留在北平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经济学大家马寅初生于1882年,是我在北京大学进修时的校长,确有不凡的学者风度。他上大学时学矿冶专业,后到美国留学时改学经济学。回国后,他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教务长。抗战爆发后,他到处讲演,激励青年爱国热情,1940年被捕入狱,到1944年冬才恢复自由。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1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他写了很多关于社会经济问题的著作,特别关注人口问题,出版了《新人口论》,并正式提出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而且要提高人口质量的建议。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主张,对中国社会发展极为有利。

        由以上几例可见,十九世纪的很多80后和90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非常之大。由此也就使我想到:

        第一,十九世纪末期适逢中国社会大变动,大量西方学说涌入,当时的“80后”“90后”对新鲜事物极敏感,对新思潮很感兴趣,于是,有人接受这种学说,有人接受那种学说。对此,有些年纪大、保守意识浓的人看不惯,甚至公开指责青年人,这当然很不应该。面对这种指责、讽刺、挖苦,有志气的青年人并没有被吓倒,也没有退缩。历史证明,他们的作为有益于中国社会。

        第二,在一个社会里,多数人是爱护青年的。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吸纳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就因为共产党人多是年轻人。他曾对宋庆龄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李大钊、鲁迅到20多岁时,就极力支持比他们更年轻的人。李大钊27岁时写的《〈晨钟〉之使命》中说:“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国家之魂”。“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二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第三,历史不断前进,青年人代表着未来的希望。青年人热情、积极向上、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也有经验不足、易于冲动等缺点,老年人和中年人对青年要采取帮助、支持态度,促进他们更快成熟起来。反之,青年人对前辈要懂得尊重,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对社会多作贡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