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4日 星期三

    身边的感动

    “80后”小伙儿勇夺钳工状元

    ——记中航沈飞民品公司青年技工方文墨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04日   10 版)

        在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一个来自沈阳的26岁小伙儿技惊四座,一举夺得了机修钳工状元。这个“80后”的小伙儿就是中航沈飞民品公司青年技工方文墨。从普通工人到高级技师,一般人要经历二三十年时间,而他只用了六年半。由他加工的设备单个面的精度可以达到人头发丝的1/25。

        方文墨从小听着飞机发动机轰鸣声长大,常常跟着母亲到单位,办公室的各种设备成为他最喜爱的“玩具”。中考时,他毅然放弃了考重点高中,以全班第四的成绩,报考了沈飞技校。

        2003年,他以专业钳工焊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志满意得地被分配到中航集团沈飞民品公司,实现了祖孙三代从事飞机制造行业的梦想。然而,刚上班拿起工艺图纸,他惊奇地发现,这跟在学校所学的截然不同。

        当晚,他便找到了师傅付红安,长谈后方文墨明白,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从那以后,不服输的方文墨白天跟付师傅在车间摸爬滚打苦练技能,晚上回家思考琢磨钻研专业书籍。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每个月发完工资之后,他总要拿出一部分钱来购买新工具、新设备。几年间,买工具花费4万多元,最贵的一件量距离的量块5000多元,为此他攒了两个月的工资。

        很多人问他怎么舍得花这么多钱?他说,“我爱好这些工具,如同女人喜欢珠宝,男人喜欢汽车一样。”随后,他掏出手机递给记者,“看这200元钱买的手机,屏幕都裂开了,但能打电话就行,我追赶的新潮不在这儿,在车间里的工作台上。”

        钳工不是“傻、大、黑、粗”,特别需要手脑细腻的配合,除了手勤腿勤,较量的主要是智力。为此,每个周末,他一定会出现在图书馆,风雨无阻,不仅攻读了沈阳航空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而且还挤时间搜集整理了20余万字的钳工技术资料,先后获得了“多功能测量表架”、“定扭矩螺纹旋合器”、“加工钛合金专用丝锥”3项国家发明专利。尤其是他的精益求精精神,在厂内更是传为佳话。在每次加工过程中,他都会对自己要求高一些,把工件公差等级提高一个精度,10道的按5道做,5道的按两道做。

        2008年底,方文墨所在的班组承担了某重点型号飞机的零件生产任务,零件加工精度极高,难度极大。当工段主任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方文墨时,他欣然接受。凭着过硬的技术和日常积累的工作经验,稳扎稳打,认真研究零件的加工工序,总结加工特性,还把自己花钱买的进口工具拿到厂里用。经过改进加工方法,合并加工工序,终于一次性加工成功,优质高效完成了生产任务。

        2009年7月,辽宁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正式拉开帷幕,方文墨凭借着过硬的本领和精湛的技术,顺利晋级决赛。当他激动地拿起电话与家人分享时,噩耗传来,最疼爱他的奶奶在哈尔滨离世,方文墨心如刀绞,默默地把家事压在心里,精神抖擞地走上了赛场。划线、锯削、钻孔、锉削,方文墨沉着镇定,每一个步骤都井然有序,最终,技压群芳,夺取了2009年辽宁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模具钳工状元的桂冠。

        方文墨将自己的成长归功于各级工会、团委搭建的各类技能大赛平台,一次次真刀真枪的“比武”催他奋进。几年来,他先后获得“沈阳市技术能手、技术标兵”、“辽宁省模具钳工状元”、“辽宁省五一奖章”、“辽宁省技术能手”、“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状元”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 本报通讯员 刘国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