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

    每个人都能成为楷模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10版)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罗维东 :

        最近一段时间,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被人们广为传颂。

        一方面,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事迹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而深刻的转型期,客观上存在着信仰动摇、价值缺失和道德失范等不良现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取向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面对这样的挑战,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重德行、讲奉献、守诚信、负责任的感人事迹,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朴实诠释、自觉实践和生动表达,给整个社会注入一股清新之风,使我们倍感振奋。我想,我们的社会、我们这个时代,既需要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航天精神”,也非常需要河北农大学生们这种坚定执著、朴实高尚的“果树精神”。

        另一方面,河北农大毕业生的先进事迹为我们的社会、特别是为我们的青年学生塑造了生动的榜样。他们的事迹可触可感、可学可做,给我们的社会、特别是给我们的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具体而丰满、自然而鲜活的学习榜样。不是只有跳水救人、勇斗歹徒才是英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成为楷模,赢得尊重。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相信,在他们的感召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青年、越来越多的感人事迹不断地涌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河北农大毕业生的事迹确实值得我们大力宣扬、广泛学习。

        学习河北农大的先进事迹,也给我们今后的育人工作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是我们的育人工作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最重要的工作责任,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认同。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不断改进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学校教育要努力把这一主流价值体系融入育人工作的全过程,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这里面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还有公民意识教育。培养栋梁和骨干,首先必须培养好公民。

        二是学生德育工作必须讲求方式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形势变化了,教育对象变化了,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必须不断变化、调整。前面程庆会书记介绍了河北农大一些很好的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结合我们学校的工作实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学生德育工作体系,完善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和学术梯队管理制度;二是要努力实现德育工作重心下移,积极发挥党支部、团支部、班集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实践中,认知社会、健全人格、磨砺品质。四是加强典型宣传和模范引导,特别是要通过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三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文化的培育与传承。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文化传承。特别是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有优良的大学文化来引领和熏陶。文化的作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正如程庆会书记所讲,这些毕业生的行动并非偶然,而是河北农大百年来深厚文化底蕴和道德传承的体现。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特定的、鲜明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是经由历史演变而形成的、是自然积淀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学校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代人自觉的、有意识的去传承、去培育、去发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