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1日 星期一

    光明述评·创先争优 学好典型③

    “甘当矿石”显境界

    ——三谈学典型学什么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1日   01 版)

        矿石,十分不起眼,默默地,质朴地,奉献着自己,成就着大业。辉煌的成果,往往由宝贵的矿石铸就。我们从许多时代先锋的身上,看到了他们“甘当矿石”的崇高境界和闪亮人生。

        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山区办林场,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其无偿交给了国家。

        郭明义多年资助特困学生,从不犹豫;在献血车上,他累积了6万毫升的纪录;在工作中,他累积献工近2000个工作日,走过的采场公路达10万多里。

        丛飞在10年中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3600多个小时,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把自己比作是一只沙漠里的骆驼,“要以感恩的心活着”。

        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的双亲,只为了一个永远的约定。在这个春天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无比的温馨。

        时代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这些典型人物、群体都有着同样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平凡、琐碎,一点一滴,扎扎实实,默默奉献。他们的脸上,都流露着同样幸福的笑容。

        “甘当矿石”的人,生活波澜不惊,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众生喧嚣的热闹,但也正是这份“默默”让他们的人生显得特别掷地有声。他们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困苦、什么是享乐,只是他们更在意自己认定的方向和意义,更愿意为之承担艰苦与寂寞。在这样的价值坐标里,他们的人生选择不为私欲所惑,不为名利所诱,不为世俗所累;为了“值得”的事情,就是再大的苦他们也要去吃,就是再小的力他们也会尽数付出。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甘当矿石”的人从来就是不计小我而注重大局。“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28载,在荒滩戈壁筚路蓝缕、呕心沥血,“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国家重任在肩,他从不为自己的个人得失而有半点松懈和怨言。有人曾经问邓稼先,“两弹”研制获得特等奖后奖金多少,这时他总是笑而不答;后来老朋友杨振宁也问起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是“原子弹十元、氢弹十元”。去世之前,国家为邓稼先配备了一辆专车,而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即使在弥留之际,他念兹在兹的还是民族和国家的大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说来也奇怪,像邓稼先这样不在乎自己的人,历史却牢牢地记住了他。“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样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样的生命,早已超越了生死界限,早已成就了一种永恒。或许,这样的人,身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工作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然而,他们不在乎名利而乐于奉献、不沉溺享受而追求理想的精神特质,就是从未褪色的不朽。

        王顺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1984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马缰绳,做起了邮递员。20多年来,他往返于马班邮路上,每年只有30天在家,其余时间都在路上;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了26万公里,月投递报纸700份、杂志28份、信函45封、印刷品25件、包裹5件,没误过一次班期,没丢失过一封邮件……一路颠簸,一路吃苦,王顺友换来了千家万户的便利与信任。谁能说,他送出的仅仅是邮件?

        同样是大山的儿子,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老师陆永康,自幼身残,只能跪行。然而,从20岁当了乡村老师之后,他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教书,年复一年跪行在山间道上接送孩子,写就了一段杏坛传奇。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的重达两公斤的“船鞋”,成了这一个奇迹的最好见证。在陆永康残缺的身体上,我们看到的是一颗炽热的心和一个伟大的灵魂。

        看似平凡的人生,却蕴含极不平凡的价值,这就是“甘当矿石”的人生境界。无论是地委书记、大科学家还是乡村教师,他们的社会角色确有不同,但本质上,他们的精神特征和社会意义却并无二致。他们默默坚守,不慕虚名,不事张扬,却最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最能指示人生的路标。

        有人可能要说,现在是一个讲求自我、挥洒个性的时代,“甘当矿石”式的做人做事,无异于埋没人生,既不合时宜,也容易吃亏。在有些人看来,一己之利是行走社会的尺度,凡事不为名不为利,简直就是没道理。于是,不论是非黑白,不论善恶美丑,凡是能暴得大名,收个盆满钵满的事情,都可以毫无愧色地大胆去做。眼下,一些人为了博得名利,不择手段,大肆炒作——他们或弄虚作假、耸人听闻,或搔首弄姿、扭捏作态,或一惊一乍、绯闻迭出,凡此种种,无不是心浮气躁、投机取巧。

        事实上,真正的自我与个性并非一个人的我行我素,而是与他人命运连结在一起的,也是需要社会认同的。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鲁迅先生说:“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甘当矿石”的人们,正是这样拿自己去“喂养”别人,也正是这“喂养”显露了他们恒久的自我与个性。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甘当矿石”的品质,既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变的精神底色。

        近期,很多媒体都推出了“‘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专栏,连续刊登了他们的模范事迹。从饮弹洒血、慷慨就义的瞿秋白,到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从生命不止、造林不停的林业工人马永顺,到独臂英雄、忠诚卫士丁晓兵,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热血和生命谱就了时代的强音。他们的人生故事,正是“甘当矿石”精神的最好注释。

        当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在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从根本上来思考人生的价值、奉献的意义以及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在本质上,“甘当矿石”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豁达人生态度,就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重要内涵。学典型,学先进,必须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个人与国家、名利与理想以及享受与奉献等重大人生命题,必须要在关键时刻保持坚强的信念、作出无悔的选择。一个共产党员能否放一份光、发一份热,关键不是身处的位置,而在于内心的追求。当一个共产党员真正做到“甘当矿石”,他的人生便有了一种不朽的境界。(本报记者 钱建强 张俊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