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1日 星期一

    张安世墓地考古发现2000多年前汉砖和漆器

    “从来没看到过保存得这么完好的汉墓”

    为保护文物考古专家决定暂缓发掘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1日   01 版)
    张安世墓发掘现场。
    张安世墓发掘发现的耳室里的竹笥和漆器。

        本报西安4月10日电(记者杨永林、张哲浩)“从来没看到过保存得这么完好的汉墓。这是第一次原地、原物、原状保存了2000多年前的东西。”4月9日,陕西凤栖原西汉大司马卫将军张安世家族墓地考古发掘取得进展,在唯一没有被盗的M1号墓的耳室封门打开后,2000多年前的汉砖色泽如新,精美的漆器和两排排列较为规整的竹笥完美呈现眼前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仲立惊呼。

        据悉,张安世的家族墓地面积约为61600平方米,墓地核心为张安世墓园,墓地内共发现14座大、中型墓葬、6座从葬坑、1处祠堂建筑基址、4条壕沟。据专家介绍,此次发掘的M1号墓耳室是券形砖顶,约深2.4米,宽1.3米,高1.5米。

        竹笥是古代一种用竹制的盛器,圆形称为“竹箪”,方形称为“竹笥”。这次发现的竹笥,共有11组,呈椭圆状,竹笥里还盛放了很多东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工地现场负责人丁岩说,从直观上可以看到,有的竹笥里放着清晰可辨的动物骨头,有的可能盛有中药材,有的则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需要专家提取鉴定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耳室内的漆箱长约60厘米,宽30—40厘米。漆箱从外观上看,99%的形制都保存得很好,还呈现立体状。四个角上还各有一个泡钉,漆皮色彩鲜明。而漆箱里,专家推测可能会是墓主人日常喜爱的衣服,也可能还会有化妆品。到底漆箱里有些什么宝贝,目前还是谜团。专家同时介绍,汉砖通常用黄土烧制而成,可保存千年,采用干砌方式,不需泥浆,所以保存的非常完好。

        据丁岩介绍,虽然在发掘前,已经制定了保护预案,但竹笥的出现出人意料,如果里面的空气变化太大,对漆器和竹笥的保存都极为不利。因为这些文物均属于有机质,不经过严密处理,提取出来就会消失。漆箱形状基本完整,但木胎早已腐朽,只剩下漆皮;而竹笥腐朽后,呈现出椭圆形,很难判断最初的造型,如果吹口气,竹笥就会灰飞烟灭;轻轻一碰,就会化成一堆灰。因此,考古人员立即决定,将已开启的封门砖重新封闭,并会商保护对策。

        目前,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考古专家几经会商,对封门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并决定暂缓发掘,所有文物保持原貌,文保人员先进行保护加固。

        (相关背景链接见3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