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1日 星期一

    震后一年看玉树

    “新玉树会更美”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1日   01 版)
    春节期间,才仁旦周(中)到尕朋(右)家做客。本报记者 谢文摄

    开栏的话

        一年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时时为我们所牵挂。玉树同胞的生活怎样了?孩子们的新学校盖好了吗?灾后重建有了什么新进展?今天,本报特辟“”专栏,请记者讲述关于那里的所闻所见,让广大读者与灾区人民共享重建家园的好心情,为他们加油、鼓劲。

        玉树地震一周年——4月14日临近了。玉树的朋友好吗?灾区重建又有什么进展?

        我给才仁旦周和尕朋拨通了电话。他们都是我在今年记者“新春走基层”时认识的。才仁旦周是玉树州红旗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学生。尕朋则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大一学生。 

        小才仁的手机彩铃是热播电视剧的主题曲,我报了家门,问他在干嘛。“叔叔,我在给胡爷爷写信呢!”他自豪地说,去年在北京中国科技馆见到了胡锦涛爷爷,当时胡爷爷鼓励他好好学习。他激动了好一阵。玉树地震一年之际,他想写信告诉胡爷爷:“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们会克服的,学校和家园会建设得更加美丽。我们会好好学习,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现在才仁旦周在离家8公里远的地方上学,每天早上和同学拼车去学校。“每天要五块钱,很贵。”才仁旦周说。但是他又告诉我,新的红旗小学现在已经在装门窗了,下个学期应该就能搬进去,这样就不用跑那么远上学了。这时,小才仁得意地说,自己最近做了个手工作品,感觉不错。原来玉树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红旗小学以“新校园、新家园”为主题,组织学生用绘画、作文和手工展示才艺,他用纸箱盒子、穿烧烤的竹串、白纸等材料做了一个未来的校园,表达了对新学校的期待。

        当我告诉才仁旦周,今年春节我和尕朋一起到他家拜年时拍的照片洗出来了,下周就寄过去。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才仁旦周很轻松地要了我的QQ号码,说让我把照片用电子版发给他,并问我:尕朋哥哥好吗?

        尕朋接我电话的时候,正在西宁办出国交流的证件。清华大学法学院今年暑假要派一批学生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短期交流,他幸运地成为了其中一个。由于中学没学过英语,尕朋兴奋地告诉我,最近他捧着《新概念英语》,就着一张英语光碟在狂背英语单词。

        他说舅舅次仁尼玛昨天打电话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新家在结古镇扎西达通北路上,很可能在今年8月底就能建好。尕朋打小就和舅舅住在一起,整个春节,我就是和他们一家住在一起。他们原来的房子在地震中倒塌,前两天开居民会议,政府工作人员说,今年8月底会有5个居民住宅重建点竣工,扎西达通北路建设点在积极申请,很可能也是这批竣工。

        尕朋在电话中向我详细描述了家乡重建的景象。春节过后不久,次仁尼玛一家的帐篷就从原来的州红旗小学桥头,搬到了赛马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条件比我住过的家强了很多。舅舅告诉他,赛马场现在各方面都比较方便:这里有自来水供水点,每一百户有一个帐篷搭的临时厕所,有装生活垃圾的大垃圾箱,买东西也近多了。

        尕朋说,舅舅告诉他,玉树重建的进度正在进一步加快。为了方便装物资的车辆进出,结古镇对外来其他车辆做了一定的限行。按规划,新玉树将建成一个民族特色浓郁的旅游胜地。舅舅希望,重建后地名道路能保持原来的名字,并标上藏语、汉语、英语,让本地人和外来游客都更方便。“玉树是三江之源,希望重建后的新玉树,能成为中国西部最美的城市,让所有去的人都流连忘返。”由于与次仁尼玛和妻子语言不通,我无法与他们直接通话,只好通过尕朋向他们问好,表达对他们的祝福。

        新学校,快有了;新家园,快有了;新生活,在召唤。今天听到的这一切,让我由衷地为我的玉树同胞感到高兴。

        (本报记者 谢 文 本报北京4月10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