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4日 星期四

    痛悼何兹全先生

    杨共乐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4日   11 版)

        2011年2月15日20时17分,何兹全先生走了,走得很平静,也很安详。但对于北京师范大学乃至中国学术界而言,何兹全先生的逝世将是无法估量的重大损失。我们为痛失何先生这样的史坛巨擘而感到无比的悲痛。

        何兹全先生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一辈子作学问,一辈子不忘情国家”是何先生思想的真心表达;“爱国一书生”是何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早在青少年时代,他便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自觉将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抗战期间,他坚决反对投降,以笔杆子唤起民众。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回国,投身于强国富民的建设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贡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其赤诚的爱国情怀感染了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其杰出的工作成就也进一步验证了先生的正确选择。在民族大义面前,自称是“小人物”的何先生恰恰写就了一部令世人震惊的“大历史”。

        在学术领域里,何兹全先生从不服老,永不言歇,是一位勤勉严谨的学者。他耕耘辛勤,精益求精,视学术为生命,甚至超越生命;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为其主编的22卷本《中国古代社会与政治》系列丛书的最后定稿和出版操劳。真可谓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思想不老,笔耕不辍。

        探究历史发展规律、思考人类未来命运是何先生学术的最高追求。他坚持以唯物史观研读历史,用辨证的方法分析问题,强调文献功底的重要,主张微观与宏观研究并重。学古今,融中西,重比较,深思考,不唯上,不唯书,坚定地走自己的原创之路。他多次告诉我们,辩证唯物史观至今仍是最有效的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论。他把自己的学术成就归结为善于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史观的结果。他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来解决中国学术问题且自成一家的我国著名史学家。

        何兹全先生从教60余载,教书育人,成就卓著。他热情鼓励学生认真钻研历史,强调学习要“博精结合、学思结合”,提倡重视理论与研究方法,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在90多岁高龄的时候,他仍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做讲座。这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新闻”。直至去年,他还参与博士生的论文答辩,完成最后一位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他的学生遍及三大洲,分布众领域,分别在教育、科研、管理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作用,产生影响。何先生以自己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敬重。

        何兹全先生走了,北京师范大学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中国史学界、教育界失去了一位慈祥可敬的学术长者。但他的爱国情、赤子心以及那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师德和谨严笃实的学风将永远鼓励我们不断向前。

        何兹全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