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是中宣部要求各新闻单位组织记者了解基层发展变化,认知群众切身感受,充分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生动展现基层群众的节日生活,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沉下去“接地气”,加深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一项民生活动。
“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说人民群众的心里话,记者深入人民群众中,体验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把话说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无形之中拉近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建立了友谊、增进了感情。记者走进基层、融入群众,了解国情、见证时代,是新闻记者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必修课。稿件接“地气”、冒“热气”,报纸吸引力说服力增强,叙述着基层人民群众的故事,反映着他们生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记者也受锻炼、长见识,使命感责任感不断提高。
今年春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30家新闻媒体84名记者聚焦舟曲灾区深入基层采访,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欢度春节。认真做好“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宣传报道,开设专栏专版,连续推出记者来自舟曲的报道,聚焦舟曲受灾群众欢度节日、走出悲恸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迎接美好未来的喜人景象,反映受灾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愿望。宣传节日期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展现舟曲干部群众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新闻媒体记者切实改进文风,采写舟曲现场新闻、一线新闻,让群众当主角、上版面、进镜头,多讲述受灾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反映普通人物的收获体会,刊发各类新闻200余条,真实地反映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传播给了受灾群众。
就拿《光明日报》记者杨慧峰来说,他在舟曲灾区采访的10天时间里,深入受灾群众的家里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受灾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到了沉下去“接地气”,加深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元月28日至2月7日连续刊登的报道,写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说的都是一些家常事,但平凡见真情,舟曲受灾群众和读者爱看,都夸“记者走基层”是老百姓的好栏目。记者以温暖的心、冷静的脑,双脚丈量舟曲弹丸之地,报告舟曲灾后第一个春天的气息;以切身感受反映舟曲受灾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舟曲人民自强、自信、自立的良好精神风貌,展示灾区群众对未来生活的坚定勇气和美好愿望。
他返程的当日,在茫茫夜色的舟曲长途汽车站,早已聚集起了特意前来送行的人群。他们自发带来了亲手织制的锦带、哈达,自家产的核桃、柿饼、花椒和点心,托记者送给北京最敬爱的人。这一切不仅体现了舟曲干部群众对记者的依依惜别之情,更体现着灾区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一片感激之情。
记者走基层唯有深入、才能生动,走得越远、越是基层,报道就越有深度,越有说服力、感染力。一定要在深入上下功夫,捕捉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感所议所愿,展现基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成果,讲述各级领导干部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点滴小事;要想这一活动一年比一年搞得更好,我自己认为一定要增强新闻报道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多采写现场新闻、一线新闻;要常态化,让“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成为“经常走基层”活动;要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体验和记录,观察和思考,回眸和展望,“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将越来越受人民群众的热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鼓与呼。
(舟曲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小平 本报记者周迅、张凌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