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4日 星期四

    把基层当课堂 把百姓当老师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4日   07 版)

        春节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也表达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亲人团聚,欢乐祥和,企盼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这是大家的共识和追求。社会上有个讲法: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我们都能体会到的。还有一个深层次的价值观,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那就是每逢重大节日,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这些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就会表现得格外突出。而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这种价值观表现得最为强烈。在亲人团聚时,不少人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人们想知道这些普通劳动者在忙些什么、想些什么;人们也想知道祖国大家庭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过得怎样,东西南北的年文化究竟有什么差异。这次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顺应了大家的夙愿,顺应了潮流。央视走基层的节目收视率那么高,中央几大报发了那么多基层的故事,受到读者的极大欢迎,这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文化气象,是息息相关的。

        春节还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传承了千百年,人们追求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愿望至今未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方式已经和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表现最多的是在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上。这次中央媒体记者下基层的报道各方反映都很好,观众对走基层的电视节目交口称赞,读者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的报道评价很高,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的听众也非常多。这个春节,除了谈春晚,大家多了一个共同话题,那就是记者走基层。尤其是,读者对光明日报走基层报道的反响特别好,无论是版面设计,还是报道的深度、广度都广受肯定。为什么领导满意,读者也“买账”?原因有很多,很重要的一点是,光明日报报道了春节文化,报道了群众创新的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年文化。这抓住了一个重点。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千百年来基本未变,因为这三样东西营造了过年喜庆团圆的氛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三大件”固然必不可少,但人们对文化、精神层面的追求已不限于此了,开始追求新的东西、新的文化样式。光明日报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在挖掘传统文化上写了不少稿子,报道了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文化的活动。这样的报道,老百姓爱看,党政机关的干部也喜欢看,因为这可以启发各地创新年文化的思路。

        过去讲,年好过,日子难过。现在党领导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在19岁之前,每年只能吃饱两顿饭,一顿是年三十,一顿是中秋节。所以,有人问我,你为啥19岁就不读书跑去参军了?我就半开玩笑地回答:吃不饱肚子啊!现在人们吃饱穿暖了,过完年更多考虑的问题是子女的工作、老人的身体、孩子的成长。光明日报很多关于基层的报道,像春节读书、农家书屋、送文化下基层、村里的春晚、科技培训、田间地头传授经验等等,这一系列文化报道很有意义。比如,过去人们想,好不容易过个春节,还看什么书啊?现在有不少人在书香中过年。这些就是过春节的变化,光明日报捕捉到了。事实证明,一个民族要站起来,可以靠武力;一个民族要富起来,可以靠经济;一个民族要强起来,必须靠文化。综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民族是追求进步的民族,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除光明日报之外,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也有很多文化方面的报道。这些关于年文化、创新文化的报道是激励人们建设更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这次记者下基层反响这么好,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回头想想,这源于上下一条心,编辑记者拧成一股绳,各新闻单位相互配合,形成了规模效应。上千名记者在前方,编辑部也挑灯夜战,新闻单位各有侧重点,配合默契。这一点值得我们进一步认真加以总结。规模效应很重要。1984年,我带着笔和纸,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原路徒步采访。很多时候在讲我一个人,事实上,那368个日子里,从总书记到普通村民很多人都在关心我,沿途光向导就有2800多名,陪我走的医生有240多人。我和红军长征一样徒步走原路走了368天,每天写一篇当天的见闻稿。1984年10月20日,我的左腿摔骨折,当地先后派了70多人扶着我走。走了4个月之后,皮肤生了疥疮,瘙痒难忍,脸上起泡,卫生部派人把药送到我手里。出发前还是148斤,等进入雪山草地之前,就只剩下不到100斤了。1985年8月17日,我陷进了草地中心无人区的日干乔大沼泽地,9名向导陪着我与死神搏斗2个多小时最终脱险。当时,沿途有五六十名记者进行采访。重走长征路的人不少,我这次之所以受到大家关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形成了规模效应。

        这次新春走基层的记者大部分是“80后”,他们第一个优点是文化程度高,对新闻敏感,对新鲜事物有激情。由这些年轻记者担当主力,本身就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第二个优点是基本没有思维定势和空话套话,报道很鲜活,文笔文风都很好。正因为文章鲜活、生动,取材于基层,不仅读者爱看,新闻界的人也喜欢看,社会反响很大,可以说是新风扑面、倍感亲切、内容丰富、振奋精神。

        党的优良传统关键在“传”。编辑这次也是功不可没,下了很大功夫。记者从内心里听党的话,真正深入下去了,对人民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在贵州威宁一边采访一边捐钱。很多记者都被基层群众乐观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染。媒体的服务对象其实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把基层当课堂,从群众中汲取营养,这样的经历对记者弥足珍贵。在我看来,老百姓还是很信任中央媒体的,他们往往把我们的记者看成是代表党和政府来慰问他们的,在百姓眼中,记者们是讲真话的,他们欢迎这样的记者。对于记者而言,这次活动更重要的是一千多名记者在与基层群众交流过程中,都提升了思想境界,为今后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搞好新闻工作,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 罗开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