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4日 星期四

    谁来教孩子怎样用“钱”?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4日   06 版)
    压岁钱 怎么花啊? 漫画:朱江

        编者按  寒假结束,各地中小学校陆续开学,一切又重入轨道。但是,回顾将近一个月短短的假期,我们的记者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和孩子的教育密切相关。在此,请让我们跟随记者的一线采访和切身体会,共同思考怎样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好这样一个严肃的大问题。

        开学第一天,“久别重逢”的同学们相见甚欢,萌萌却在与老友新朋终相聚的喜悦中隐隐感到一丝压力。

        小一个月的寒假,看了什么,玩了什么,吃了什么,买了什么……孩子们急着交流,难掩兴奋。“大家都在谈论IPad、PSP,全班差不多80%的人都有了,还有几个居然拿着IPone4。”萌萌的压力旋即传递给了妈妈,坚持了几年连手机都没给孩子配,这次她有点绷不住了,“用压岁钱也给她买个IPone吧,不然连跟同学交流的话题都没有了。”

        这位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妈妈带着一脸的无奈,寒假中陪着女儿参加同学聚会,孩子们人手一个IPad的场景让她深受刺激,物质的诱惑无所不在,如何在生活改善、消费膨胀的大环境中给予女儿积极、正面的引导,她真不知道该坚持什么,妥协什么。

        开学第一天,初二女生静雯也深受“刺激”。沸腾的教室充满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一群分发巧克力的男女生挑起全班同学的热情,这是他们出国旅游带回的礼物。引得大家全天关注的还有男生的电子产品,女生的化妆品,以及各类追星产品。

        这让静雯的心有点乱,过年收获的压岁钱是不是也该多花点?“同学中好多人都有好几部手机,还有PSP……好看的笔袋、本子、文具什么的也都越来越华丽”,静雯知道这样不太好,但学习之外,谁来帮助她摆脱那些物欲的纠结?

        春节一过,网络上就冒出不少晒压岁钱的帖子,少则几千,多至上万的比比皆是。一个“年”下来,孩子们的荷包鼓了,家长的心却沉了——购物场所,学生的身影明显增多,记者在北京几家商场看到,为新学期做准备的孩子们对名牌的追求义无返顾:球鞋得有明星代言,词典必须电子的……网吧里,昏天黑地上网聊天、打游戏的学生有了底气;网购大军中,血拼的学生不在少数,更别说街头小摊边那些买零食的少年出手如何大方。

        在年节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压岁钱成为考验孩子金钱观教育的一次集中爆发。而我们,又能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压岁钱来得太容易,孩子花起来大手大脚,无所顾忌。替孩子保管吧,怕他不高兴,由着他用吧,又怕孩子大手大脚学坏了。”这位父亲因为去年儿子用压岁钱偷买了一个游戏机,至今心有余悸。而他听说,有的孩子五千块压岁钱几天下来就花光了。“花钱没有节制,现在的孩子哪还懂得收获的艰辛?”

        教孩子怎样用“钱”,家长的“心病”也成了网上交流、讨论的议题。

        有人提议帮孩子制定收支预算表,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有人提议引导孩子投资孝心和爱心,让他们体会感恩、奉献的幸福;有人提议家长与孩子合作投资,让孩子明白“把钱花在刀刃上”的道理;还有人提议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教他们储蓄甚至投资。

        钱意味着什么?有了钱应该怎么用?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没有过这样一课?这,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虑。

        “让孩子学会花钱其实也是成长的需要。”一位教师这样感慨,但他接着反问,“有多少人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缺失?我们关于金钱、关于理财的教育基本上是空白、模糊的。”

        这是一位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多年的“思想者”,在记者看来,他的思考振聋发聩——“家庭,缺少有效的熏陶和示范,孩子们认为钱伸手可得,导致他们在金钱观上的误区。特别重要的是,家长时刻传递给孩子的是‘只要你学习好了就行,其他的不用管’,好像把孩子隔绝起来,光学习,万事大吉。孰不知,实践也是学习,吃、喝、玩、乐就是实践,就是生活。没有生活,怎么学习?”

        “学校,攀比之风日盛,如何正确导引,不仅是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更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的需要。还是那句话,孩子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是学习的基础,是对学习有帮助的。而我们的课程,满足的是早学知识、多学知识,甚至重复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去甚远,甚至是相背离。曾经有日本学生说中国的孩子太幼稚,不懂生活。事实上,表现在金钱上,中国孩子的确大多不会花钱。钱的背后是什么?是一种责任和界限,这些教育在中国是没有的。为此,我强烈建议学校在政治、生活课堂上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同时开设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价值管理意识,高年级的学生甚至可以搞一些实践性的项目,参与初步的经济活动。”  

        (本报北京2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丰 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