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4日 星期四

    用“学分银行”鼓励学生创新

    ——访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校长左健民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4日   06 版)

        近来,一种名为“学分银行”的学分管理制度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实行,随之而来的是一股空前的自主学习浪潮和累累硕果:英语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先进制图技术与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一等奖……

        “学分银行”究竟拥有怎样的力量?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校长左建民。

        记者:作为一个新的提法,很多人对“学分银行”还不熟悉,请您谈谈“学分银行”是如何被提出和推广实行的?

        左建民:我们学院提出“学分银行”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2006年全校进行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来临了,大众化意味着多元化,多元化意味着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因此,高等教育应该打破固定的培养目标、统一的课程设置等传统的“木雕”培养模式,回归到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根雕”培养模式,学生的成才路径要像创作根雕一样,承认差别,发现优势。在“学分银行”这一大框架下,我们又推出“零存整取”式“大学生社会实践银行制”,即把大学4年积累的零碎社会实践经验“存”在社会实践银行卡上,毕业之后再“取”出来用于工作岗位。 

        记者:您刚才谈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那学生是如何通过竞赛和实践积累学分的呢?

        左建民:在“学分银行”的推动下,全校掀起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爱动手、勤动手的良好氛围,涌现出很多“术业有专攻”的学生,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蔚然成风,参加各级竞赛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学分银行”的指导下,去年我们培养了首批14名“学士技师”,他们除了完成本科教学模块的培养,还增加了实践课环节,并通过“挑战杯”和“创新杯”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提高了技能和动手能力。

        记者:“学分银行”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与学科原有的关系,那么学生是如何通过它来有效利用学科资源,并走出学科限制的呢?

        左建民:学科要为学生服务,“学风银行”就是要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不同的学科知识组合方式和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比如我们学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07届的蔡雯同学,她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银奖,通过了英语高级口译考试,还以638分的成绩通过了英语托福考试。

        蔡雯就是“学分银行”引导学生自主、自由发展的最好例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们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有利于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化,有利于实行弹性学制,有利于建立开放式办学体系,建立学校与行业、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更有利于开发学生个性,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