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8日 星期五

    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创意

    作者:欧阳友权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8日 07版)

        长沙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融城建设的龙头城市,其国际文化名城的设计应从文化入手,整合湖湘文化优势资源,形成自身特有的主题概念,营造浓厚的湖湘文化氛围和独特的情调,让旅游者、投资者和经营者到这里来,并非简单地购买一种资产,经营一种生意,而是能寻找到精神的依托和心灵的家园,以湖湘文化的魅力引导人们投资一种主题、传承一种文脉、体验一种心境、销售一种文化的附加值,赢得一种情感的普遍认同。

        以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的形象定位为标志,长沙这座城市最为突出的文化气质是“快乐”。“快乐之都,幸福长沙”,就是长沙区别于其他省会城市的突出特点,我们应该以“快乐之都”的文化定位来启动长沙的国际文化名城建设,让长沙成为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中心和世界快乐旅游目的地。这样,就需要在文化创意上找到自己的快乐之源,创造标志性的文化地标、文化设施、文化产品和品牌,以此提升长沙的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从湖湘文化资源和长沙文化基础出发,可以在文化创意上启动“四个一”工程,以实现本土文化资源向国际化文化项目转化。这四个创意项目是:一条“山(岳麓山)水(湘江水)洲(橘子洲)城(长沙城)”精品旅游线;一首风格鲜明、易于传唱的长沙歌《湘女多情》;一台实景演出旅游大戏《橘子洲头》;一条水上步行街,开通“潇湘神游”水上巴士,使其成为“好玩在长沙,神游在湘江”的标志性文化产品。

        与此同时,长沙的国际文化名城建设还应该以湖湘文化为依托,打造几块金字招牌:一是镀亮“马王堆”文化招牌,形成“秦文化看西安,明文化看南京,清文化看北京,汉文化看长沙”的格局;二是发掘岳麓书院文化精髓,形成“儒学中兴在长沙”金字招牌;三是打造“毛泽东成长之路”的红色文化金字招牌;四是重新包装长沙铜官窑,形成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完美结合的官窑遗址公园金字招牌。

        (作者为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