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于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是我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情,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这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说。当记者就此事采访他时,他显得激动难抑。
陈力说,“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图书馆馆舍建设实现了县县都有图书馆的历史性突破。同时,通过一些公共服务项目、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使基层图书馆初步具备了服务条件。但各地区、城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基本服务人员配置等尚存在严重缺口,致使公共服务的实现大打折扣。毋庸讳言,经费问题是制约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因素。这几年我在全国政协的提案中,多次呼吁解决基层图书馆运行保证保障机制的问题,其中主要是谈经费问题,一是国家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另外一个就是社会各界的捐赠。在国外,像对图书馆等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有一系列的优惠条件的,在我国虽然也有相关政策,但是缺乏可操作性。一些鼓励捐赠的法律,比如说遗产税等尚未出台。免费服务表现上是对公众免费,但是实际上意味着国家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投入,是实现免费服务的前提与保障。”对此,陈力感触颇深。
2008年,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向社会开放。在其之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如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也实现了免费向社会开放。作为全国第一家,国家图书馆接受挑战,在实现免费服务中探索前行。
2008年在国家图书馆的发展中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国家图书馆的收费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当时国家图书馆的服务,但读者对此意见很大。读者的批评,无论是媒体上的还是网络上的,绝大多数都与收费有关。之后,一个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这种批评基本上没有了,国家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陈力说。
“同时,国家图书馆的服务也有了根本变化。”陈力递给记者一个统计数据,数据清晰地表明:2010年与2008年相比,在国家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增长62.5%;文献流通册次增长79.02%;网站点击次数增长408.47%;各类咨询增长78.3%;办理读者证卡增长39.23%;公益性讲座场次增长49.7%,听众增长105.61%;接待参观场次增长130.46%,人数增长94.7%;举办展览增长26.56%。
陈力告诉记者,“免费开放以前,在服务时要考虑创收,现在可以一心一意为读者服务。读者的表扬多了,批评少了,我们也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进行服务拓展。近年,国家图书馆全面提升了立法决策服务水平,开展了知识讲座、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的少年儿童服务,积极推进国家古籍保护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性学术讲座,推进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边建设边服务的展开,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这些都是国家图书馆新拓展的公益性服务领域。在网络这么发达的情况下,无论是到馆的读者还是参与我们各类活动的读者数量,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这些都是对服务提升最好的说明。”
陈力说,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加大了投入,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就是要把国家的投入转化成服务。国家图书馆今年的工作重点是面向社会公众推出一些新的服务举措。利用国家图书馆的地位,引领全国公共图书馆界提升服务。我们希望用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把全国的公众图书馆带动起来,通过资源共享,让更多的读者受惠。要实现公众资源的合理使用,真正让读者免费享受阅览服务、文献流通服务等基本服务。
陈力认为,就全国来讲,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由地区间经济发展、政府财政投入差异性决定的。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一步到位,而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在国家保证基本投入之后,它的文献积累、人员的培训、服务观念的转变、服务技能的提升等还需多方共同努力来实现。有了好的开端,并不是今后就一帆风顺了。只有将各级政府转变观念,图书馆人转变观念,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上改革与服务能力提升同步进行,各级公共图书馆才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为普通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的愿望才会成为现实。(本报记者 庄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