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学会、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培林,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邓伟志,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守法、校长郭广生等与来自全国的18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专家们认为,随着我国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加快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主要任务。新阶段指我们前30年以经济发展为主的阶段转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陆学艺说,调整资源与机会在社会成员间的配置,促进现代社会结构成长,是推动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他归纳了目前国内对社会建设的四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就业、社会保障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大收入分配调解力度,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学界称为社会事业建设派。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当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学界称为社会管理派。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是适应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适应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变化,面对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有利于改善民生、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动。同时,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学界称为社会结构派。第四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制约权力、驾驭资本、遏制社会失序。认为在工业社会条件下不仅要有市场、有政府,还要有发育良好的社会领域,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学界称为社会重建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