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30日 星期日

    彩云下的耕耘

    木霁弘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30日   05 版)

        《横断山不断:追寻云南千年农耕的足迹》是一部很有分量的著作。该书作者首先为我们分析了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主要有“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然后为我们介绍了创造云南农耕文化,同时也是奠定云南农耕文化人文基石的主体——世代居住在云南境内的各民族群众。确实,“一种文化的发生必然依附一定的自然环境”,因为文化的许多要素都必须由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们根据其所见所感创造而来。然而,在赞成该说法的同时,我想补充的是,文化并不总是被动地由环境中产生且被动地适应产生和传播地区的环境,它产生之后还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可以对产生和传播的地区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改造作用。

        由上述观念出发,作者为我们分析的稻作、普洱茶、三七、花卉无疑是云南作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其对今天的云南乃至全世界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虽然云南地处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区,有众多大江大河的阻隔,但地理和交通上的不便并未阻止这些作物的向外“流动”,更重要的是,云南出去的稻作文化已经影响了今天世界的粮食格局,普洱茶为无数人带来了健康和福祉,三七神草解除了无数人的伤痛疾苦,源源不断的花卉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艳丽多彩。不仅如此,在这些显而易见的“用途”之外,世代居住在云南境内的各个兄弟民族又对这些作物怀着何种感情呢?其现状和前途如何呢?该书为我们做了解答。

        传播和交流永远都不会是单向的,就在从云南发源和传播出去的稻谷、普洱茶、三七、花卉确实改变了世界的物质和文化面貌的同时,云南的物质和文化面貌也为从美洲传来的玉米、烟草和马铃薯所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说,远道而来的这“农家三宝”虽然是“舶来品”,但经过几百年的种植和发展后的今天已是云南占有很大比例的农作物,也是云南农作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其中的烟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云南的作物种植面貌,也充实了云南农民的钱袋子,同时改变了很多云南乃至全国人的生活。

        虽然“种庄稼”是一件“力气活”或者说“技术活”,看似没有什么文化的含量,但作者却以自己对云南文化的了解和对农学的热爱,对上述云南本地和舶来的农作物做了深入浅出的文化分析。这是该书的可贵处之一。

        《横断山不断:追寻云南千年农耕的足迹》

        张海翔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