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年会成为网民点击率颇高的视频。在这家公司的年会上,高管们大唱流行歌曲《老男孩》、《SUPPER STAR》,表演根据网络游戏改编的小品《植物大战僵尸》,引来爆笑一片。有评论指出,再扁平化管理的企业,也有上下级之分。而年会上的与民同乐,正可以促进高管与员工的交流,强化企业凝聚力。历年不少知名企业的年会,不仅是其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广大网民关注的热点。
有人为年会爆笑,也有人为年会发愁。一些企业的员工表示,年年相似的年会,往往要做诸多准备。特别是刚刚跨入职场的年轻人,为了给同事、领导留下个好印象,不得不费尽心思搞个节目,有时候比完成工作都难,好像患上了“年会恐惧症”,以至于网上流行起一句新的问候:你年会了吗?
网络上的年会告诉我们:春节近了;而清晨北京街道上订票网点日益加长的排队人群则更加明确地催促我们:春节就在眼前。与“盼归”相反,还有一部分人“恐归”。有人说回乡要走亲访友,麻烦;有人说还没“混”出点模样,底气不足;有人怕春运,有人怕父母“逼婚”,种种理由不一而足。“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理念,在一些年轻人身上正在淡去。
如今,用一句话概括春节的感受,恐怕又要借助网络了——就是那首没有歌词的《忐忑》,还有就是流行了很长时间的老词“纠结”。
细细想来,任何发展中的事物都处于矛盾中,何况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春节,这个承载着十几亿人的希望、期待、祝愿、向往、反思的重要节日,其文化含量必然是多重的、丰富的、复杂甚至是矛盾的。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有理由为今天的和谐欢乐,我们也应该包容那些暂时的不如意。
由此看来,“混搭”可能就是当下春节的文化内核。就好像年夜饭的餐桌上,既有北方的饺子,也有南方的汤圆。我们不必指责它不够纯粹,只要各取所需就可以了。何况中华文明向来有容乃大,“胡姬押酒劝客尝”,唐时的长安,其情景就不亚于今天北京的三里屯和上海的衡山路。
当前,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属于今天的节日文化,不仅用语言,更是用行动。我们没有忘记传统:中国书协每年都组织书法下乡活动,请书法家到农村去给乡亲们写春联;由文化部等单位组织的“非遗”项目传承人进京展示活动受到北京群众热捧;兔年来了,各种形象生动的兔子玩具几乎挤满了商家店铺;除夕将至,老字号年夜饭已经“一座难求”。我们也不拒绝时尚:旅游过年、短信拜年、“微博”贺年一应俱全。温暖的图书馆在开放,温暖的饭馆也在开放,还有温暖的家,温暖的候车室和温暖的希望。
春节就要来了,祝我们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