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8日 星期五

    目标:良好金融环境

    ——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8日   04 版)

        记者面前的周小川始终挂着亲切和蔼的笑容。在美国著名杂志《外交政策》公布的2010年“全球百名思想家”的排名中,周小川位列第四,压过排名第五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入选理由是“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对世界经济的稳定非常重要”。

        记者:说到过去的五年,就不得不提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货币政策的一系列调整,您如何看待货币政策在这一过程中的多次转向?

        周小川:“十一五”头两年,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风险,人民银行及时将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先后1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0个百分点,8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强对信贷总量的调控,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急转直下。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及时将货币政策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先后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保证流动性供应,明确释放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

        2009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窗口指导、风险提示、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注重贷款平稳可持续增长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又根据新形势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先后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总体来说,“十一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较快、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局面,人民银行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不同时期经济金融运行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把握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既有效保持了币值稳定,又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五年里,老百姓手里的财富是怎样一个变化曲线?

        周小川:按照国务院“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原则,应对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促进了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对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应该看到,货币政策效力有一定的滞后性,货币政策的惯性作用使得价格上升、资产可能出现泡沫。关键是要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尽快使物价恢复正常水平。

        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在这五年应该是增加的。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居民的劳动报酬在提高;另一方面,居民也有更多管理财产收入的渠道,除了存款,还可以通过买卖股票、债券等方式实现收入的保值增值。因此整个“十一五”时期,中国老百姓收入的实际利率水平还是高于同期CPI的水平,只是物价下降时大家感觉不明显,而倒挂时又往往议论得很多。“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政府高度强调保持较低的通胀水平,意味着居民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记者: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央行也多次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未来是否会继续动用这些政策工具?

        周小川: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分为五个档次,即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稳健是中间值,是经济正常运行阶段的货币关系。这种转变也意味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采取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回调到正常水平。未来物价水平会在一个阶段中慢慢出现回调,这有利于存款与国债的平均利率水平高于通胀水平。当然,也不意味着货币条件会过分收缩。

        中央银行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全局,在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的目标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而言,在经济平稳运行时期,央行更重视物价稳定,而当经济不景气或出现危机时,央行会更多地考虑经济增长。但总体看,物价稳定始终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不是完全针对货币供应量和物价,在一定程度也和国际收支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占款增加相对冲有关系。央行在宏观调控上重视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未来是否再加息要考虑经济条件及其产生的正负面作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要慎重,要服从于宏观经济的需要。

        记者:五年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20%,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将会如何?

        周小川: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历史性一步。2010年6月,在2005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核心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逐步扩大,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逐步提高。

        记者:我们看到,“十一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成绩显著。您对今后人民币“走出去”有何期待?

        周小川:“十一五”期间,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国际化水平。通过对外开放,壮大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一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大幅提高。其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取得重大进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稳步推进,顺应了国内外市场的意愿,拓宽了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来源渠道,满足了企业跨境业务多元化的需求,进一步密切和巩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

        人民币“走出去”步伐的快慢取决于境外个人和商户是否接受人民币做为交易货币;也取决于国内商户投资贸易时的自主选择。央行的职责只是审议过去制度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继续减少使用人民币的限制。其他方面则需要让市场去选择,并不抱有太多主观的目标。 

        记者:“十二五”时期,我国的金融改革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周小川:“十二五”时期,将统筹兼顾深化国内金融改革和推动国际金融改革两方面工作。要继续推进金融机构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稳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促进国际监管标准的一致性,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金融调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人民银行系统要继续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本报记者 温 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