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9日 星期三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十一五”:世界瞩目中国铁路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9日   10 版)
    工人对即将用于京沪高铁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进行检查(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摄

        现在,人们乘火车出门旅行办事,越来越体会到铁路的变化,享受到方便和快捷。“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的大发展,不仅惠及国内广大群众,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两年来,有100多个国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团考察中国高速铁路,中美、中加、中俄、中巴、中南、中老、中泰、中柬、中缅、中伊、中土、中委、中吉乌、中波、中印及中国与中东国家等境外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国内有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出口市场取得重要成果,“十一五”铁路口岸运量比“十五”增长了68.2%。目前,中国铁路相关企业在境外承揽的铁路项目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同金额达260亿美元。铁路技术装备已出口亚洲、非洲、澳洲、美洲30多个国家。中国,实现了历史性巨大跨越,昂首走在了世界铁路发展的前列。 

        实现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大发展大跨越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铁路建设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铁路部门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建设规模,五年时间,实现了别的国家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大发展、大跨越。

        铁道部与31个省区市签订多轮铁路建设合作协议,形成了集全社会之力建设铁路的局面。“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新线投产1.47万公里,是“十五”的2倍;复线投产1.12万公里、电气化投产2.13万公里,分别为“十五”的3.1倍和3.9倍。全路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达到41%、46%。

        最值得骄傲的是高速铁路建设。这种过去发达国家才有的交通方式,在我国普及。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8358公里,全国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近1200列,还有一大批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之中。其中,全长1318公里、列车最高运营时速可达38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完成全线铺轨。2010年12月3日,“和谐号”CRH380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我们在工程建造、高速列车、列车控制、客站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领域全面掌握了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

        同时,295座新型客站建设为线路建设锦上添花。北京南、天津、上海虹桥、广州南、武汉等295座新型客站建成投入使用,还有235座正在建设之中。西安、青岛、成都等9个集装箱中心站和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动车组维修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其他配套工程进展顺利。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带来的“一流”和“之最”

        谈起“十一五”的成绩,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说:最宝贵的,是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铁路自主创新之路。这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在主要技术领域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许多技术已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创造了多个世界“一流”和“之最”: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速铁路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研制成功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6轴7200千瓦和9600千瓦大功率电力机车、载重70吨通用货车、80吨煤炭专用货车、100吨矿石和钢铁专用货车、450吨大型专用货车,研发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五年来,全路共投用480列动车组、3676台大功率机车,均表现出良好的运行品质,机车车辆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青藏铁路建设在解决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青藏铁路累计完成客运量1426万人、货运量12288万吨。高原铁路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通过2007年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全面掌握了既有线时速200—250公里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运营管理等成套技术,在提速干线大量开行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列车,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大秦铁路2010年超过4亿吨,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在既有繁忙干线普遍开行5000—6000吨货物重载列车,大幅度提高了铁路货运能力,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全面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列车运行控制技术(CTCS-2),构建了GSM-R移动通信平台,研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时速350公里及以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和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供电综合远动系统、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客票发售与预订、货运大客户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并提升,铁路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运输调度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十一五”期间,“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及应用”、“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遂渝线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6轴72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发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报记者 王小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