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9日 星期三

    抱出多个“金娃娃

    ——记创造寻金奇迹的武警黄金部队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9日   10 版)

        黄金,国家战略储备资源。2007年以来,中国黄金年产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人们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一支为国寻金的地质野战军——武警黄金部队。“十一五”期间,他们在寻金路上屡创奇迹——先后探获超大型金矿3个、特大型金矿3个、大型金矿7个,累计探获金资源量619吨,有30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破译“点石成金”密码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阴山支脉,有一座著名的乌拉山。这里景色宜人,古木参天。巍峨的高山崖石之下,会深埋着什么宝藏吗?

        1986年,武警黄金二支队高级工程师陈廷芳慧眼独具,在乌拉山南麓和中部,发现了金品位极高的石英——钾长石脉标本,进而追索到成矿矿脉,第一次揭开乌拉山哈达门沟金矿的神秘面纱。1992年,黄金二支队官兵探明哈达门沟金矿25吨,成为当时内蒙古唯一的大型金矿;金矿所属的碱性流体伟晶岩新类型填补了我国黄金找矿史上一项空白,被地质学界命名为“哈达门沟式”金矿床。

        虽然冥冥中,二支队官兵觉得哈达门沟金矿肯定是一位“绝世佳人”,但由于哈达门沟地质构造复杂,扩大“战果”举步维艰;持续多年开采,矿山保有资源储量锐减,哈达门沟金矿一度迈入国家危机矿山行列。

        二支队官兵没有放弃。他们运用空中遥感侦察、地球物理和化学勘探等先进手段,圈定哈达门沟大面积金异常区。现任支队总工程师黄志全带领技术人员在深沟险壑中穿行,对哈达门沟外围展开“地毯式”踏查,继续破译“点石成金”的密码。终于,二支队官兵锁定与哈达门沟老矿区仅一山之隔的“后山”柳坝沟,找矿从此“别有洞天”——累计发现金矿脉95条,圈定矿体28条,探明金资源储量102.3吨,哈达门沟金矿从此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大金矿。

        为了持续破译“点石成金”的密码,武警黄金部队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连续出台人才队伍建设“一号文件”5个,带出一支由34名博士、116名硕士和117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找矿精锐之师。他们推出“经验式”、“成因式”、“技术式”和“信息式”等找矿新理念,以及“断面波形模拟预测法”等新方法,为业内人士叹服;编著的《中国金矿物志》、《中国岩、砂金成矿图》,成为我国黄金地质勘查的“寻宝图”。

        树起座座精神丰碑

        金矿,大多藏身于崇山峻岭、大漠戈壁等人迹罕至地方。寻金之路,艰难而危险。

        寨上金矿,地处红军长征走过的岷山脚下。这里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高寒缺氧。本世纪初,黄金五支队官兵进驻这里,住进临时搭建的帐篷,白天靠拾柴做饭、破冰取水,夜晚像被丢进冰窖,靠拥抱取暖入眠。山路狭长,工作车无法进入,几十吨重的钻探设备被官兵们拆卸开来,像蚂蚁搬家一样,一遍遍人拉肩扛地运上山去。高原爬坡,每一个动作都是在透支生命;冰凉的钻杆粘掉人的手皮,沙尘暴、山洪、泥石流也不时光顾一下这些远道而来的寻金兵。就是这样,他们在这里发现金矿脉30条,圈定工业矿体26个,探明金资源量127.3吨。

        阳山和寨上金矿,找了10年;哈达门沟金矿突破百吨,干了25年。一代代黄金兵,用百折不回的拼搏和奉献,树起座座精神丰碑。漫长的岁月里,黄金兵与大山为伍,与钻塔为伴,远离尘世,满载乡愁。从早春出队到深秋收队,黄金兵难得有时间与亲人团聚。“将士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2009年以来,哈达门沟矿区进入百吨攻坚期,许多官兵自愿放弃休假;二支队高级工程师冯辰旺,因为劳累过度引发脑溢血,长眠在加班撰写的《哈达门沟地质报告》旁。五支队支队长张宝河,因为长期在110分贝的钻探噪声环境下工作,28岁患上神经性耳聋,要依赖高倍助听器生活。2008年,为了攻克寨上技术瓶颈,这位优秀大学生干部抱着被褥住进机台,在矿区建立泥浆实验室,通宵达旦搞测试,探索出人工造壁、高质量无固相冲洗液配合钻进等新技术,使寨上勘探峰回路转,黄金资源量突破百吨。

        升起一片金色希望

        黄金矿山的发现,让当地群众升起一片金色希望。

        进入内蒙古探金30年,武警黄金二支队累计探明哈达门沟、巴音杭盖、白音哈尔等22座金矿,在此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建成5座黄金矿山,安排就业1万余人。阳山金矿的探获,使甘肃文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成了“香饽饽”。阳山金矿建成投产,将成为甘肃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形成一个以黄金产业为龙头的川、甘、陕“金三角”经济圈,为西部大省的发展储备充足动力。

        黄金矿山帮山民摘掉贫穷帽子,迎来花儿般的幸福生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蒙古哈达门沟矿区旁的柏树沟村民以放牧为生,村子没有水电、不通公路。金矿的发现,让从没尝过领工资滋味的柏树沟村民有了固定收入。村子水电通了、路修了,政府还给村里63户人家每家盖起二层小别墅,柏树沟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本报通讯员 王占林 孙 娟 王林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