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一直是妇女、幼儿疾病的主要诱因。多年来,何敏就像青海三江源头温暖的春水,滋润着各族妇幼的心田,传送党对妇女儿童的关爱,使母亲像花儿一样盛开,幼儿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被誉为雪域高原“暖妈妈”。
“救人第一”
2007年冬天,何敏随医疗队到海拔4000多米的牧区巡诊。听说牧民宫保妻子难产、情况危急,何敏和两名队员立即驱车赶往宫保家。此时,天寒地冻,结冰的路面非常滑,何敏乘坐的汽车在一个拐弯处侧滑,陷进路边水沟,何敏左腿受伤,鲜血直流。从车里爬出来,何敏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一瘸一拐地走了3个多小时,赶到宫保家。当时,产妇的羊水已被污染,婴儿面色苍白,呼吸微弱,何敏不顾自己的伤痛,立即抢救婴儿,婴儿获救,发出响亮的啼哭。
“救人第一”是何敏从医以来一贯秉持的信念。2008年6月,何敏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巡诊时,藏族产妇拉毛生下的婴儿小嘴里呛满污物,呼吸困难,危在旦夕。来不及准备器械,何敏俯下身子就口对口将孩子嘴里的污物吸出来。入伍16年,何敏上高原巡诊29次,5次面临危险,在草原牧区救治婴幼儿300多个,使上千名育龄妇女恢复健康。
遇到危重病人,何敏总是随叫随到,常常是饭吃了一半,就跑到病房抢救病人;下班回家没坐稳,又被叫到手术室;夜里常常刚躺下,就被电话叫走处理急诊病号。2007年4月,何敏刚刚结束半个多月的巡诊返回西宁,丈夫和儿子在家高兴地盼她归来。可车队刚进医院门口,就有一个焦急的中年男子跑过来求助。原来他的妻子临产发生大出血,生命垂危。何敏闻讯,跑着来到手术室。经过两个小时紧急抢救,产妇的命保住了。等何敏回到家里已是午夜,等不及她回来的丈夫和儿子,蜷在沙发上睡着了。
当地的回族、撒拉族等民族流行一种习俗:新生儿出生后,要在嘴里放一块红糖,寓意孩子的未来甜甜蜜蜜。何敏在临床中发现,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危及生命。于是每遇这种情况,她便竭力劝解。2002年9月的一天,回族孕妇马玉珍在医院产下一个7斤重男婴,家人非常高兴,马玉珍的公公专门从家带来一大包红糖,激动地掰下一大块塞到婴儿嘴里。不一会儿,就见婴儿脸色发紫,呼吸急促,值班护士急忙找来何敏,经过半个多小时急救,婴儿转危为安。何敏借此再一次向他们讲明给婴儿嘴里放红糖的危险,病人全家频频点头。
“三个一样”
多年来,何敏用雪山般的圣洁,在广大病患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被患者称为“最干净的医生”、“最温暖的医生”、“最有良心的医生”。
无论贫与富,她待病人一样亲。面对患者,何敏想的总是怎么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开“良心方”,用“良心药”,办“良心事”。一位来自青海循化县的撒拉族农村妇女因严重贫血等症状住进了医院。又是输血,又是加强营养,住了一个多月后,这位妇女心里打鼓了:这种住法,估计少说也得万八千元吧。谁知出院时一结账才2980元,病人困惑,以为弄错了。护士长告诉她:何主任为你制定了最经济的治疗方案,能不花的钱都没花。这位病人听后心头一热。为拒收患者表达谢意的红包,何敏费了不少心思,有的红包实在推辞不掉,她就交到收费室作为病人住院费用,并将交费收据交到病人手里。
无论远与近,她待病人一样热。何敏从未因民族、文化、宗教等差异对病人另眼相看,无论患者从哪个地方来,她都热心相待。1997年春节刚过,何敏随医疗队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巡诊,发现70多岁的卓嘎老人患有严重风湿病,双腿关节已经变形,痛苦不堪。由于老人经常要跟着家人游牧,居无定处,何敏给她做完检查后,一次为老人留足了用于半年的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的药物。此后,一有医疗队出来赴高原巡诊,何敏就委托队友带上治疗风湿病的特效药,想方设法交给老人。卓嘎非常感动,直到临终前还一直念叨她的名字。
无论老与少,她待病人一样敬。2008年初,一位姓袁的老奶奶患晚期卵巢癌,被子女送到第四医院妇产科做保守治疗。为了让这位身心遭受病痛折磨的老奶奶欣慰地走完人生,何敏发动全科人员轮流特殊护理。每当袁奶奶疼痛难忍时,何敏就带着护士给她轻轻按摩搓揉;每当袁奶奶孤独难过时,何敏就和护士来到病床前,给她唱歌讲故事;每逢袁奶奶情绪低落时,何敏就与护士一道,为她梳头、喂饭、讲笑话。有一次,由于药物反应强烈,袁奶奶吐了一床,何敏二话没说,迅速为她更换了干净的衣服被褥,又端来热水给她擦洗全身,还轻言细语地安慰:“奶奶,别紧张,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在一旁手足无措的袁奶奶的儿孙,对这位忙前忙后的女军医感激不已。
“靠得住的医生”
何敏出生在一个满族工人之家,她的父母先后在甘肃迭部、青海西宁工作过,从小在民族地区成长的经历,使她深感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成为人民军医后,她以高天厚土般的情义,回报着各族人民的养育之恩。
何敏所在的兰州军区第四医院,有着“奉献青藏高原,服务各族群众”的优良传统,医院每年都组织医护人员赴高原巡诊,每次巡诊,何敏都积极报名参加。从事妇产工作16年来,她几乎每天都迎着新生儿的啼哭声开始一天的忙碌。每接生一个婴儿,何敏都视如珍宝一般。但一提起自己的儿子赵涛旭,何敏就难过得掉眼泪。2009年10月初,小涛旭患上重感冒,高烧昏迷不醒。正在给病人做手术的何敏,原想下了手术台就带孩子去看病。可谁知刚做完这台手术,又来了一位急诊孕妇,也要马上手术。何敏是科里唯一有资格开刀动手术的医生,无奈何,她又走进了手术室,一来二去把孩子耽搁成了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年除夕,听说何敏不用值班,丈夫赵起峰兴致勃勃张罗了一桌子饭菜,可左等右等不见何敏的人影。儿子爬上窗台,眼巴巴望着楼下的马路,盼望妈妈归来。
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特约记者 魏 春 本报通讯员 杨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