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情感冲动与吸引的电影。
马特奥和女演员莱娜的爱,就好像一场能够超越时间、变为永恒的爱情。马特奥最后成为瞎子,似乎就是为了留住他和莱娜之间神圣的、永恒般的爱。莱娜的形象有点儿像个神话,她扮演着上层人士的伴宴人员,她家境贫寒,要养家,父亲是癌症晚期。
富人埃内斯托总之是愿意以任何代价、任何方式爱着莱娜,甚至不惜失去自己的尊严,因爱而杀她。
在影片里,人们看到这个拥有辉煌大堂的主人的优雅、高人一筹和富有,但是也有一点,他们的内心却是腐朽的。而这点是让大众喜欢的,即看到位于经济和社会上层人物的腐朽。
透过很多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社会心理的一些倾向。首先是贪得无厌、攻击性和强烈的占有欲。这与其说是一些西班牙人的性格,更不如说也是一些法国人、意大利人或英国人的性格。他们都有这种毫不隐瞒的、强烈而狂热的攻击性。其实狂热应该有一定的尺度,有一定的文明,而不是迷失在狂热之中。
第二点是西方的男青年,他们吸毒、搞同性恋、挥霍金钱。他们模仿着成年人,学习着他们的恶习。但他们没有一丝主人翁精神、没有人格和责任感。他们拥有的是一个肤浅的青春,他们用青春换来的是吸毒和其他产品市场的繁荣,也就是说他们是消费主义的主角。
这部电影中,还使用了一个小技巧,即让主角莱娜勾起人们对奥黛丽·赫本的思念与回忆。奥黛丽·赫本凭借她的几乎天使般的纯真与无暇创造了她的时代。但实际上,这是黑红激情的转换。
我的看法是,导演阿尔莫多瓦还继续纠结地停留在孩童时期的固恋之中。他的人格被迫以纠结的方式,不断看到一些重复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女性说话、行动或恋爱,总是培养着性。
而孩童时的阿尔莫多瓦,深深地对这语义活动留下了印象。如今,他已经比成年人还成熟了,但他的内心深处还印着孩童时期留下的那种无能感的刻板定型。
影片中的三个女性对这些都是有意识的,第一个女性是莱娜的母亲,第二个是马特奥的助手、为马特奥生下儿子却一直隐瞒的茱迪特,第三个是莱娜。在这三个女性中,可以预见到,最老的女性(莱娜的母亲)占据上风,最漂亮和最有天赋的(莱娜)被杀死。这是女性情感中不可避免的游戏。
第四个女性——埃内斯托的妻子,则给我们完整勾勒出社会负性语义的画面:强化了上层社会腐蚀个人的一些规则。在一个没有完整道德的、有权势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个“好的女人”的语义的补充。
我们再谈一下马特奥,他并不是一个英雄、一个骑士,因为首先他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去抢夺别人的女人,他带有幼稚的不诚实。再看一下14年后的马特奥,他生活在一种双重人格中。外表诚实,但内心很坏——他喜欢的故事情节是,人们总是病态的,犯罪的、充满了仇恨的。
当阿尔莫多瓦导演在进行谴责的时候,隐约透露出对那种感情、那种行为、那种我认为不是纯真而是倒错的渴望和期待。
这种旋转的机制(一种西藏的曼荼罗,有相反的两面)在影片中出现多次,象征着负性命运对主角造成的精神折磨。在本体心理学中,称之为偏差屏。代表着一种不可避免的自我摧毁行为的存在。因果报应的规律是由错误的选择引起的。
这种喜好的方式来自于刻板定型,源于没有得到实现的愿望和不成熟。真正的快乐之路是非常美和不同寻常的,它有着另外一种内在的价值。(熊妤译)
作者介绍:安东尼奥·梅内盖蒂教授,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本体心理学创始人,哲学、社会学博士,哲学心理学学士,物理学荣誉学士。其心理学著作有4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