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湖广会馆修复纪闻

    作者:马铁汉 《光明日报》( 2009年10月30日 10版)

      北京湖广会馆是镶嵌在广安大道旁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200年风雨的这座古建筑群,重现了当年靓丽的风采而熠熠生辉。
      
      “湖广”系指两湖之地,清嘉庆年间,为联络南北乡谊,湖广会馆建于北京虎坊桥,道光年间又经历了两次重修,成为一座玲珑雅致的二层琼楼。清末民初,这里是名人荟萃之地,京剧票友在此组成“
      
      赓扬集”票房,许多京剧名家也应邀前来献艺,如“伶界大王”谭鑫培、“老夫子”陈德霖,及田桂凤、时慧宝、王君直等。
      1982年,北京市宣武区政协委员视察当时被占用为车间的湖广会馆。古色古香的戏楼规模尚存,一座方形的戏台坐南朝北,场内除“池心”、两廊外,三面环楼,雕花镂刻依稀可辨。楼角有台阶,楼板为方砖墁成,方形的楼柱尚有“茶资……”价目招贴的残迹。戏台上除了台板被拆除外,其规模格局、建筑风貌皆完整无缺,保留着典型的清代民间戏楼的特征。于是,委员们发出修复湖广会馆的呼吁。1984年,湖广会馆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关于修复和利用湖广会馆的建议被宣武区人民政府采纳,而后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
      
      1991年,我在参与《英烈足迹在宣南》展览会的工作过程中,意外发现《黄兴年谱》中,有一段孙中山先生在湖广会馆举行国民党成立大会的史料:
      
      “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国民党假湖广会馆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莅会致词。会上推举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九人为理事;胡汉民、柏文蔚、李烈钧、蒋翊武等二十九人为参议,至九月三日复由黄兴、宋教仁等七理事函推孙中山为理事长。旋由孙中山委托宋教仁代理理事长。”
      
      我立即将此事汇报有关领导。随后,这条冷落已久的史料,呈送北京市有关领导,修复湖广会馆一事再次被提请。
      
      1992年,占用湖广会馆的各个单位被责成限期迁出;1993年会馆现场开始施工;1994年,修复湖广会馆的工作全面启动……呼吁达12年之久的问题,终于有了着落。
      
      施工过程虽然比较顺利,但也遇到一些难题。如大戏楼四周板墙上的彩绘已剥蚀殆尽,无法辨认,原来是什么图案,一时琢磨不透。1994年5月的一天,当摘下在舞台对面悬挂多年的毛主席巨幅画像和语录板时,人们意外地发现画像后面是一幅清晰的彩绘博古图案,这一发现,为戏楼内彩绘图案的复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94年1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视察了施工现场,指出湖广会馆的修复,不但开发了旅游资源,也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久,湖广会馆被宣武区委、区政府定为首批宣武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4月,湖广会馆大戏楼正式对外开放,文化部、北京市和宣武区的有关领导及各界知名人士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张学津等参加首场演出,盛况空前。
      
      1997 年6 月,投资3000万元的修复工程全部竣工,湖广会馆全面对外开放。经过长时间的戏曲文物征集工作和紧张的筹备工作,当年9月,北京戏曲博物馆也在此宣告成立。陈列室展示了戏曲前辈的光辉业绩和艺术成就,并配有珍贵的剧照,使人在缅怀前辈艺术大师的同时,还可以领略一番博大精深的戏曲发展脉络。在陈列品中还有一批京剧耆宿生前使用过的服装、道具、把子(兵刃)和乐器等,琳琅满目,五色缤纷。
      
      近年来,湖广会馆负责人许立仁、霍建庆等曾先后应邀赴台湾参加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纪念会、研讨会,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沟通和交流。2009年,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北京时,曾到湖广会馆参观。吴伯雄感言,湖广会馆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表演殿堂,同时对于国民党来说,更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地方,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建立国民党,为国民党党史留下了一笔重要的财富,无论什么时候,对于海峡两岸的人民来说,都会常常缅怀中山先生那“天下为公”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为后人振兴中华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如今,湖广会馆经过修葺,更加雄伟壮丽:门前的广场上,抽象的脸谱雕塑,象征着民族文化的时代气息;古典的照壁使会馆更添了几分古朴、庄重;容光焕发的大戏楼,为海内外游人提供了一座“原汁原味的东方古典剧场”。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戏楼内铜琶铁板,鼓乐齐鸣。人们围坐在八仙桌旁品茗、观剧,沉浸在民族文化艺术的氛围之中,其乐融融,美不胜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