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飞扬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1年08月07日 星期日

    犹太人:追求公义的民族

    胡 浩 《 博览群书 》( 2011年08月07日)

        爱因斯坦曾说:“几千年来使犹太人联结在一起,而且今天还在联结着他们的纽带,首先是社会正义的民主理想,以及一切人中间的互助和宽容的理想。甚至在犹太人最古老的宗教经文里,就已浸透了这些社会理想,这些理想强烈地影响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且对大部分人类的社会结构都有良好的影响……像摩西、斯宾诺莎和卡尔·马克思这样一些人物,尽管他们并不一样,但他们都为社会正义的理想而生活,而自我牺牲;而引导他们走上这条荆棘丛生的道路的,正是他们祖先的传统。”

        犹太人是一个宗教民族,作为伦理一神教的犹太教将道德和宗教这两者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长期以来,犹太教为历经磨难的犹太民族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依据犹太教思想,上帝不仅创造了自然界和自然界的秩序,而且创造了人应当遵守的伦理道德以及相对应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奖善与惩恶乃是犹太伦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犹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犹太公义思想的源头

        《圣经》是犹太公义思想的源头。在犹太人看来,《圣经》是上帝的启示,包含着上帝的律法,它要求人们按照上帝之道行事,确立世界的公平和正义。海舍尔指出,《圣经》展示了上帝待人之道,以及人待上帝之道。它包含着上帝对邪恶者的抱怨,也包含着被压迫者要求上帝公正的呼声。谨守《圣经》的律法和教导,就是给上帝增加荣耀;违背《圣经》的律法和教导,就是在玷污上帝的神圣性。《圣经》一神教思想反对宗教上的迷信和盲从,提高了人的地位,强调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即人在实现上帝绝对之善过程中的突出意义,人类必须通过自己公义行为来实现上帝之善。行公义、好怜悯,是《圣经》传达给世界的最重要精神,是犹太先知精神的精髓,也是犹太弥赛亚和末世思想的核心。

        《圣经》多处对犹太人行为准则提出要求,体现了公义精神。在《圣经》中,奴隶连续劳动7年之后可以获得自由,而无依无靠的寡妇的权益也受到社区和会堂的保护。《摩西五经》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体就是保护无助者:非以色列人奴隶、欠债者、穷人、“寡妇、孤儿和寄居者”。每当第7个年头,土地享受安息年而休耕时,穷人们可食用土地上自然长出的东西(《出埃及记》第23章10-11节)。遗忘的庄稼捆和未摘的果实要留给他们(《申命记》第24章19-22节)。圣经律法规定,向以色列兄弟借钱,不可取息。(《出埃及记》第22章25节;《申命记》第23章19-20节)《申命记》立法规定,每过7年,穷人的债便要被取消一次(《申命记》第15章1-11节)。

        犹太教第二大经典《塔木德》继承了《圣经》伦理一神教思想和先知传统,强调人们依据犹太教律法和礼仪的要求行公义,律法是确保公义的手段。拉比犹太教将人的仁慈、善良和正义之举看成是修复和完善世界的必要行动,强调每一个人都应对社会公正负责。犹太传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导人们:一个人所肩负的责任通常决定他会成为怎样的人。因此,无论犹太人获得了什么样的权利,他们必须用它去救济他人、改善环境、为受压迫者寻求公正。从本质上讲,这一切都是使世界更美好所必需的。

        《塔木德》学者宣称个人财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公共福利事业。当个人财产服务于公共利益时,财产权本身应适度地得以修正,或者在必要时予以中止。按照这一原则,塔木德法规规范了工资和工人的劳动时间,商品价格和利润率。同样,社区应为促进公共福利,如公共浴室、高效的医疗服务以及充分的教育便利(至少是初级水平的教育)做出努力。穷人有权按照他们的生活指标向社区申请资助。较富裕的人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和这些人分享财产。为了使对穷人的救济更有效,并将之建立在更受尊重的地位上,一些制度化的规定出现了。如贫困的城镇居民每周可获得衣食方面的补贴,寄居者每天可获得生活津贴,预备的食物应该可以应付急切的需要。为帮助贫困的旅行者和无家可归的人,犹太人常常在主要的道路边上设立公共旅馆。所有这些便利措施所花费用都从社区的公共税收中支取,这些税收是由社区居民共同筹集的。而从现代观点来看,最有意思的救济穷人的方式是,为失业者提供帮助的公共工作计划。这样的细节在约瑟福斯的史著中有所记载,而在塔木德时代更加制度化了:“当人们看到18000多名工匠无事可做,领不到工资,正处在饥饿中时……他们劝诫国王修建东方的修道院……国王拒绝了这项请求,但当他们要求为城市铺白石路时,国王则没有拒绝。”

        犹太公义思想的实践

        从公义出发,犹太教强调慈善和捐赠,它甚至被视为犹太教所构筑的社会体系的基石。在犹太教看来,实现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保障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实现社会公义之必需。犹太传统也从来不认为私有财产权优先于基本人权。犹太教不接受清教所强调的世俗财富和财产的获得乃是一种荣耀的观点。相反,对于犹太教而言,人权优先于私有财产权。财富,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可以圣化生活;用之不当,会亵渎上帝之名。著名美国犹太实业家杰克·罗森在谈到犹太人对待财富观点时指出:“如果财富只是用于个人的私欲,那么,无论是财富,还是财富拥有者就都没有了解财富的真正价值。只有当财富用来帮助他人,财富才成为无价之宝。”犹太教反对“适者生存”的观念。人不应为获取自己的生存权益而公然反对或牺牲同胞的利益。犹太先贤构筑了一种“依存的哲学”,它可以简洁地表达为:“不仅人类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而且所有的自然物也是相互依存的。星辰如此,天使也是如此。”每个人必须对其同胞的贫穷和不幸负责,而不可以漠不关心。

        犹太教认为,行善和捐助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这和世界上有些民族的宗教和文化认为一个人行善可以修功德是根本不同的。在犹太人看来,公义乃是上帝的教导,是无条件地执行上帝诫命之必需,行公义之人不应期望从受捐助人那里获得报偿。尽管犹太教认为靠正当劳动而致富的富人应该受到尊重,不主张劫富济贫,也不主张富人应倾其所有来捐助穷人,但犹太教反对为富不仁,它认为富人有无条件地向穷人施以捐助的义务。几乎所有研究中世纪犹太社会福利的学者都强调了犹太慈善事业的无条件性。他们认为,“犹太慈善事业”不仅仅是施赈,更主要是一种宗教责任。病人不仅得到社区和医生的关怀,而且首先得到他们邻居的关心。探访病人——无论穷富——有一种宗教上的意义,也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

        犹太教认为,捐赠的意义不只在于让受捐赠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缓解他们生活的困境和不幸,更在于它促使捐赠者的心灵和境界得以升华。犹太教传统教导其追随者说,犹太教中许多必须遵照执行的诫命是具有反射性的……犹太人捐出自己的钱,是因为在某种更深的层面,犹太人意识到这样做对授予者的益处要远远大于被授予者的益处。“给予胜过获取”的观念实际上是犹太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观念有效地强化了社会公义的思想。对于犹太人而言,公义的核心在于每一个犹太人必须尽其所能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援助,甚至贫穷的人也有义务救助那些和他一样贫穷以及比他更加贫穷的人。

        犹太教强调要保护受捐助者的尊严。在《圣经》中,穷人不被称为穷人,而被称为“年轻的兄弟”,这样就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平等关系。穷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而且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因为物质的匮乏,穷人通常会在精神上感到低人一等。所以,像兄弟一样地对待穷人,才能缓解这种低劣感,捍卫他们的尊严。因此,对于犹太人来说,捐助不仅成为一种传统、一种风俗、一种习惯,也是提升人类尊严的一种行为。由于宗教赋予了这些慈善行为以神圣性,所以它们能够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犹太人的心中。

        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社区和会堂甚至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形形色色的募捐箱,这样的募捐箱叫做储达卡盒(Tzedakah Box)。“Tzedakah”一词在希伯来语中的涵义为“公义”,代表犹太文化主张社会公正和正义的思想。捐赠乃是在施行上帝的公义。人的一切所得只不过是从宇宙的创造者那儿借来的,大地及其大地上的一切都属于他。人施行慈善无非是使上帝赐予人的物产得到更为平均的分配而已。犹太人每逢节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储达卡盒中捐钱,它同时也成为犹太父母教育子女的一种方式。

        犹太公义思想的意义

        我们看到,在犹太人长达两千年的流散史中,世界犹太社区秉承公义传统,在兄弟社区遭受经济与社会困境时,主动而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世界犹太社区的凝聚力和统一性。

        中世纪,在东欧犹太人居住的城市中,散布了许多社会公共福利机构,承担着诸如向衣无蔽体者施舍衣物、为穷人的孩子提供教育、为贫穷少女提供嫁妆、为穷人过“逾越节”提供无酵饼和酒、照顾孤儿、探访病人和产妇、照顾老年人、免费殡葬、支付被绑架者的赎金和支付庇护者的费用等功能。19世纪,随着大量的犹太人移民美国,犹太群体建立了一些机构,以满足同胞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提供一些专门的服务。其中较著名的一些社团和慈善机构是:纽约城的西奈山医院、辛辛那提的犹太医院、费城的希伯来教育社、纽约城的老弱病者疗养所、希伯来慈善社、希伯来护卫社等。类似的情况在西欧犹太人口相对集中的一些大城市也能看到。早在18世纪,这些城市市区已建立了一些犹太人专门的慈善机构,如伦敦的犹太人保护委员会、柏林和整个德意志地区的德意志—犹太人协会。

        灾难和战争时期,世界犹太人命运的改善、犹太复国主义事业的推进以及现代以色列国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海外犹太人的慷慨捐助和支持。美国犹太人是很好的例证。1914-1924年间,美国犹太人为饱受欧洲战争折磨的犹太人募集了数千万美元的物资。在那些阴郁的年月,慈善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美国犹太人的民间宗教。通过慷慨地向欧洲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提供食品、衣物和住房,美国犹太人找到了其集体使命——按照美国犹太领袖席夫的话说,就要“证明我们自己是犹太人,证明我们自己是他们的弟兄,延迟犹太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终结”。二战期间,从1939年到1944年,美国犹太请愿团从美国犹太人那里募集了大约1亿美元的捐款,其中仅1944年一年就募集了4000万美元;1945年,为缓解世界犹太人因大屠杀而遭受的悲剧,美国犹太请愿团至少募集了8500万美元到1亿美元的资金。所有这些资金被用于营救从野蛮纳粹手中逃脱的犹太人,帮助他们在美国逗留,或者向以色列移民。

        当然,这种公义之传统不仅体现在犹太人的内部,也体现在犹太人与异族的交往中。在一些关键时刻,犹太人摒弃宗教的隔阂,向他们的异教邻居伸出援助之手。在美国,犹太教、新教、天主教构成了美国宗教之基本格局,尽管彼此存在着竞争,但是在很多时候,犹太教和天主教、新教徒站在一起,而在新教和天主教需要帮助时,犹太人给予积极援助。比如,当建设天主教堂和新教教堂急需募集资金时,犹太人总会慷慨解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为美国政府正义的军事和外交行动发起了大规模的募捐行动,募集了大量的资金。时至今日,在世界慈善事业中,犹太人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如北美洲犹太人社区有超过10000个独立的家庭基金会,目前资产总数超过300亿美元,每年可分配数额超过30亿美元。这些资金被广泛用于资助医院、敬老院、教育机构、社区、文化和政治组织以及国际组织。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历史转折期,社会矛盾多发,贫富分化有所加剧。发扬爱心,扶弱济贫,强化社会共生和互助意识,并创设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推进慈善的常态化和机制化,对缓和仇富情绪和社会阶层对立,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有益的。从这一意义上讲,犹太人的公义思想,尤其是他们在慈善事业上的一些观念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      

        (实习编辑 邢新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