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25年03月12日   09 版)

        【近代史】

        刘大鹏(1857-1942),山西人,清季举人。虽然在立德、立功、立言诸方面不能说全无作为,但终究属于历史上的小人物。让刘大鹏成为史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的,是他留下的数百万言的日记——《退想斋日记》。《退想斋日记》节选标注本1990年出版后,催生出大量以《日记》为核心史料的论文,英国学者沈艾娣所著《梦醒子》更是让刘大鹏为海外读者所知。著名社会史学者行龙教授此书是沈氏作品之后第二部刘大鹏研究的专书。作者将个体置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大变局中进行审视,不仅细致梳理刘大鹏的生平经历(参加科考、担任塾师、重修晋祠、著述成就等),而且写出了“一个人”的灾害史、疾病和医疗史、抗战史;不但纠正了已有研究的一些错讹,亦弥补了若干研究空白。

        【历史】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何以成为中国、涉及身份认同但又不止于此的历史普及著作。作者张笑宇在此书中以较其口碑甚佳的前作“文明三部曲”更为通俗、发散的文风,结合其多年学术研究积淀与开阔的国际视野,围绕着“中国为什么叫中国”“秦制受到怎样的外来影响”“如何重新审视中国历史上的匈奴”等话题,拓展想象边界,以史料与认知求证阐释,过程中结合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国际关系学等领域的信息与理论,进而接近并凸显这样的观点——从古至今,中国处在世界之中,是来自世界的多元文化、力量共同作用于中国,塑造了中国。所以,本书虽然探讨的依旧是“中国何以成为中国”这样学界并不鲜见的话题,但侧重点在于哪些外部力量/域外的世界成就了中国,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也是世界的中国。

        【长篇小说】

        故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巴黎的一场已故中国画家画展开始,寥寥数笔,极具画面感的空间、场景描述,传神的动作、对话、神态勾勒出几位主要人物……这样绘画一般的笔触贯穿这部长篇小说始终,凝聚着早年曾赴海外留学的画家、作家范迁的丰富人生阅历与深厚的艺术底蕴、文字功力。时空转换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杭州,几位正值青春、意气风发的主人公秉持一腔热情结伴去欧洲追寻艺术梦想,从杭州到巴黎,东、西方的观念与文化在他们身上碰撞,此后的几十年时光中,理想和现实的较量,情感与理智的纠缠,得到或失去,爱与怨,在时代变迁中上演曲折、动人的大戏,几位主人公的五味人生中一代海外艺术家群像逐渐清晰。

        【医学史】

        疟疾,一种古老的疾病,据说曾杀死了近一半曾经在这颗星球上生活过的人。在西方,直到在南美丛林里发现了金鸡纳树,从中提炼出奎宁,并进而实现人工合成,人类才拥有了对抗疟疾的特效药,但在若干年后,这一药物却陷入耐药性的困境。而在东方,东晋时期的道士葛洪记下了用青蒿汁治疟的方子,但阴差阳错,葛洪的发现在此后千百年的抗疟史上却并未能大展身手,直到在屠呦呦参与的秘密科研项目“523”任务中被重新发现,提炼出青蒿素,人类才拥有了对抗疟疾的又一种“神奇药物”。以《新药的故事》系列作品受到读者追捧的新药科学家与科普作家梁贵柏的这部新作揭秘了奎宁和青蒿素的前世今生,还原了人类对抗疟疾的壮阔历史。作者妙笔生花,叙事生动,让作品如小说般好看。

        【儿童文学】

        在被称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的辽西大地,男孩星浩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白垩纪之旅。生命演化的伟大与神奇,让星浩获得了成长的力量。这是一部以严格的科普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幻想小说、成长小说,作家李东华花了四年时间,坦言这是自己创作历程中“最为艰难”的一部,其难度就在于环境与动植物的物性真实,如何不着痕迹地融入叙事中。“归来—成长”的意义,不仅仅是经历一次惊异的旅行,更是认知和丰富自我的心灵旅程。小主人公星浩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幻想世界,经历种种艰难险阻,体味人生的阔大与无奈,感受种种绝境之下激发的情感与力量,感受不同时空自然万物的存在。他所经历的,并非只是个体成长,还有一个时代的兴亡,体会时空的浩渺和生命的奇妙,认知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看到自身存在的约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