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重新认识“非洲人眼中的非洲”

    《 中华读书报 》( 2025年01月01日   10 版)

        《非洲的境况:一则政治诊断》,[肯尼亚] 阿里·马兹鲁伊著,高天宜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第一版,59.80元

        ■杨钰霆

        历史上的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文明悠久且多元,资源富足,地理位置优越。然而,在马兹鲁伊(1933—2014)所处时代的非洲,即20世纪8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后的非洲,政治上分裂动乱、种族隔离制度依然存在、经济贫困、生态环境恶劣、舆论话语失声、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处于边缘。实际上,时至今日,这可能也是世界极大多数人关于非洲社会形象的刻板认知。

        历史的非洲与今日的非洲何以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 是什么导致非洲陷入环境、种族、文化、经济、身份和国际政治等领域的困境? 这一直是学术界,以及了解、关心非洲历史与社会的读者关注的问题。马兹鲁伊在《非洲的境况》一书中化身“医生”,想给非洲“做一次医学检查与诊断”,判断症状,探究病因,并试图找到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认为,非洲国家独立后存在的“病情”,根源于过去五百年间非洲与欧洲关系的不平等及其影响,这表现为:一是前殖民主义时期的大规模奴隶贸易,二是1885年后列强瓜分非洲与建立殖民统治。前者是人类史上罕见的一次大规模人口强迫外流,“耗尽了非洲的元气”;后者使非洲在独立后深陷西方列强殖民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并处于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边缘和从属位置。持这一认识的典型是圭亚那学者沃尔特·罗德尼(Wolter Rodney),他认为,是“欧洲使非洲欠发达”。

        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更新对欧洲殖民统治与非洲社会演进关系的认识,尤其是近年来以“黑色大西洋”为代表性概念的大西洋史学研究的兴起,非洲本土因素对其社会演进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人提及,这种只从过去的殖民经历中探究当代非洲治理问题的做法已经受到质疑,用来诠释殖民主义对非洲当代社会治理的影响的重要概念——殖民遗产,也被要求进行更准确的理解。正如国内非洲史学者李鹏涛指出,尽管“殖民遗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当代非洲国家治理,但它只是影响当代非洲国家治理的结构性因素之一,应当将其置于更长的非洲历史演进中去理解。

        马兹鲁伊也强调殖民主义对当代非洲社会的影响,正如他在书中指出非洲人正同时遭受奴隶贸易、殖民统治、种族歧视三重羞辱,这何尝不是欧洲人留给非洲的“殖民遗产”。但本书与马兹鲁伊思想的闪光点在于,他试图用一种更加均衡、多元的文化视角去理解当下非洲的身份与困境。“折中主义”是他在引言中就使用的一个概念,如译者高天宜所言,这一概念既表示文风,又暗示作者关于“非洲境况”这一主题的研究视角,即“非洲要在自己的价值观中找到一个方向”。马兹鲁伊认为,非洲自己的价值观基于其复杂且多元的文化传统与现实——非洲是在本土、伊斯兰与西方三重文化遗产的不断融合下形成的。《非洲的境况》正是从这一多元的文化视角出发,重新审视非洲的“病情”——当下的身份与困境,并寻找符合非洲文化传统与现实的“治病良方”。书中主要论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非洲的困境由六个基本“悖论”体现,这里的悖论并非指逻辑上互相矛盾的命题或理论,而是指非洲历史上出现的六种反常现象,分别是“居住地悖论”——孕育人类,却不适宜人类居住;“耻辱悖论”——未经历最残酷的种族灭绝,却遭受最深重的 种 族 歧 视;“文 化 变 更 悖论”——文化悠久且多元,却飞速西化;“分裂”悖论——实际面积很大,却因版图破碎而“看起来小”;迟缓悖论——资源丰富,发展缓慢;“位置悖论”——地理的中心,世界体系的边缘。这六大悖论揭示了非洲的相应“病情”:居住性危机、种族歧视、文化冲突、政治分裂、经济停滞、依附地位。

        第二,毫无疑问,殖民主义是导致非洲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殖民主义削弱了当地的政治传统与权威,有组织地传播基督教与西式教育,人为划分政权边界,确立发展以满足欧洲需要为前提的经济结构,并在二战后将非洲彻底拉入分为中心与边缘的世界体系。这一系列历史行为引发了上述病情。此外,伊斯兰文化也通过圣战运动和贸易对非洲施加影响,而非洲本土文化的特质——没有严格区分宗教和世俗——也反过来加速了西方基督教与西式教育的联合文化冲击。可见,非洲的困境至少受到三种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响,即“殖民遗产”“伊斯兰遗产”“非洲本土遗产”。

        第三,走出困境的策略需要在更均衡、多元的文化视角下思考。马兹鲁伊创造性地提出了“本土化策略”“归化策略”“多元化策略”“横向渗透与反渗透策略”等,体现了其利用“殖民遗产”“伊斯兰遗产”“非洲本土遗产”反过来解决这三重遗产造成的问题的思想:对本土文化与资源大力开发;使伊斯兰文化与殖民文化同非洲的情况匹配,并满足非洲的需求,从而对外横向渗透(加强对边缘国家的联系与援助)与反渗透(加强对中心国家的影响力);同时,探索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多元化。由此可见,导致非洲困境的诸因素并非被其简单视为非洲这具身体上的病毒,消灭即可;而是被其包容、开放地视为维持身体健康运转的机理,并注重引导和调理。

        关于非洲重要问题的讨论,向来见仁见智,马兹鲁伊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无论是在传统的非洲殖民史研究,还是在非洲民族主义史学中,他的思想都独树一帜,其学识上的魅力与远见可见一斑。《非洲的境况》作为马兹鲁伊首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独立著作,对于中文读者跳出传统的“殖民与反殖民”的二元对立的知识体系与视角,重新认识“非洲人眼中的非洲”,具有启发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