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新诗诞生已百年,早期诗人们的古雅爱好无需再隐藏。近些年,颇有许多新诗人也印行线装诗集,思古之幽情及传统文化的魔力终于为新诗的线装本外衣廓出朗朗晴空。今日再没有新诗线装本需要背负守旧嗜古的骂名,反倒因此增添了一点风雅的赞誉。

    线装书上的“新诗复古”

    《 中华读书报 》( 2025年01月01日   14 版)

        ■尧育飞

        新文学的土壤总还不离许多旧的成分。传统的负累,或曰传统的生命,依旧不断延展,以致于胡适要写一部《白话文学史》,而周作人在《新文学源流》中更是拈出新文学的旧文脉,来为新文学开路。自然,新文学也有怒吼的,像郭沫若的《女神》《天狗》那般。只是并不足够多,大多数的新诗,不仅起初的内容和思想颇见生涩,如胡适《蝴蝶》那般温婉,就是文本的形态——装帧的样式,也不免留存诸多传统的痕迹。

        倘或平装书是与新诗般配的书籍装帧形式,是文学新样态的标志,那么,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线装与毛装的新诗。诗的格式和体态可以是新的,内容可以是新的,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是新的,而诗的物质摸样却依然要是旧的,要裹上线装书的外壳。

        唐弢、姜德明、谢冕等人都专门谈及新诗的线装本,把看似不搭界的新文学之先锋——新诗和旧文学之载体——线装书的关系做了细致的勾勒。譬如,新月社、绿波色的诗人于赓虞(1902-1963)第一部诗集《晨曦之前》,诗题是《沦落》《遥望天海》《红酒曲》等,音韵华美,无疑是新派的,其中纪念刘和珍君一首《不要闪开你明媚的双眼》更是古代诗人所不能道出的,而诗集赫然是线装的。这是1926年10月北新书局出版的新诗集。

        古到更古,却终于又新极了。俞平伯的诗集《忆》1925年由朴社印行,收诗36首、图18幅,开本小巧,并非线装,而是使用丝线装订,由孙福熙设计。以至于唐弢先生大为赞赏,说:“这样讲究的印本,在当时是很不多见的。”(《晦庵书话》)大约是受了家族深厚旧传统的影响,俞平伯尽管学说趋新,印书时,却总想往旧的样式走。他的诗要印线装,散文也仍然要线装,譬如1930年开明书店排印的《燕知草》便是如此。线装的作品多了,俞平伯反倒造成了新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新鲜。

        最好古的却并非浸染古意最深的,新诗人卞之琳和林庚,在诗集装帧上倒走得更远。姜德明曾说:“新文学史上用木刻来印新诗的,似乎只有卞之琳、林庚两位先生。”(《书叶丛话——姜德明书话集》)这里便有林庚的《冬眠曲及其他》。这是林庚的第四部诗集,大约印了五百部,分红、蓝两色印本,收诗作32首,书签是周作人题的,序是废名作的。这已是1936年了。

        以《断章》闻名的新诗人卞之琳,1936年甚至让北平文楷斋刻印《音尘集》,似乎以专门的铅字刷出这部诗集,自然它仍是线装本。“木刻雕版,丝线装订,宣纸朱墨刷印,外有金黄色的锦套,手工精致,古雅非凡,纯是一件新古董”(姜德明《新文学珍本丛刊序》)只是在试印了十几部朱印本之后,卞之琳“过了出书瘾”,居然没有再正式印刷。

        因袭的书籍传统是连第一流的新诗人也无法摆脱的。徐志摩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印行时,中华书局虽然排印,而终于选择连史纸线装。书印得寒碜,《晨报副刊》1925年3月9日曾刊登刘光一的介绍说:“在这小本子里就只光光的几十首自制的新体诗,书头没有序言,书背没有跋文,诗行间没有注解,就有一两处,却并不因他的诗特别的贵重,这倒的确是为印书成本的关系——呕心血作诗赚不了钱,印出去还得自己贴钱,那可是太惨了,这层也得请买主们原谅。”卖书的刘光一为作者叫屈,也为着销量,就把线装另一个秘密抖出来了,那就是便宜。大约在当时,线装倒比平装的成本廉价一些。

        徐志摩也有穷困的时候,而他的其他作品最终被迫做成线装,总不单是出于印刷成本的缘故。徐志摩去世之后,陆小曼收集徐志摩热恋时的日记,编为《爱眉小札》,1936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影印出版,也仍是线装。线装书,在爱护传统审美的人研究,大约还因它比平装书耐看吧。

        不惟自作的新诗集要选择线装或毛装,就连翻译外国人的诗作,新诗人也要往古的装帧方式去寻。譬如,梁宗岱翻译法国诗人梵乐希的《水仙辞》,1933年中华书局排印本,便是线装的。对此,唐弢在《线装诗集》一文中说:“至于译诗用线装本出版的,也不乏实例。据我所知,中华书局的泰戈尔《飞鸟集》和梵乐希《水仙辞》,就都是用的线装。这以后,王统照曾经以所译的诗,自费 印过一部线装的《题石集》。……至于新文人所作旧诗用线装本出版的,有沈尹默的《秋明集》、刘大白的《白屋遗诗》等等,为数更多,那就不在话下了。我很喜欢这种线装本,当然不是为了什么复古或者提倡‘国粹’,我以为用中国纸印书有许多好处。第一是纸质耐久,容易保存;第二是分量较轻,携带方便,第三是看起来便于把握,不像硬面洋装的一定要正襟危坐。当然,线装本也有麻烦,例如大量发行上有困难,印刷装订过程较慢,成本较贵等等,这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改正和克服。”在沦陷区的消沉心绪中,王统照译诗,也一并扎进故纸堆中,皈依了线装书的装帧。

        在唐弢看来,线装是可贵的。它的珍贵在纸张的耐久,在书籍携带的方便,自然也在更宜于阅读。线装书唯一的毛病,似乎只剩下成本较贵了(这一点或并非真切)。抛开这些,我们可以见到新文学的线装珍本书,在日记、散文、小说、学术论文等门类中都有,如林语堂的杂文集《大荒集》(上海生活书店排印本,1934年),是他的第二部文集,也是他杂文的代表,却依然要以线装的形式。而在新文学的诸门类中,线装书用得最多的大概还要算新诗。譬如,新月社诗人孙毓棠的《梦乡曲》(震东印书馆,1931年)仍是毛装本。而著名新诗人刘半农,1926年由北新书局刊印《扬鞭集》,是铅字蓝印,毛装。等到1933年刊印《初期白话诗稿》,北平星云堂书店影印,仍是线装。骨子里的线装书情结,新诗人及其拥趸终于是掩盖不住的。自然,这样的装帧免不了挨骂,刘半农的《扬鞭集》,便被人讽刺为“陈尸人的装束”。可见,在新时代,先锋的文学固然阻力重重,而先锋的新诗要玩一把“复古”,同样不轻松。

        新诗诞生迄今已走过百年,早期诗人们遮遮掩掩的古雅的爱好,自然无需再隐藏。近些年,颇有许多新诗人也印行线装诗集,而北京的煮雨山房更是雕版刷印了一批新诗集。思古之幽情及传统文化的魔力,终于为新诗的线装本外衣廓出了朗朗晴空。至于今日,再没有新诗线装本需要背负守旧嗜古的骂名,反倒因此增添了一点风雅的赞誉,成为传统文化热潮中细分的案头雅玩之物了。

        回到百多年前,新诗线装本确实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文学场,更值玩味。试想一想,新诗的酒稍稍用了一下旧瓶,或许是诗人的玩笑及书癖的偶或流露,或处于成本的计算,而终于为新诗的接引开了一条新路,即兜售新酒可以用旧瓶。这既给踌躇的新文学爱好者以接受的缓冲,又便于招徕旧文化的拥趸加入新诗阅读与创作的阵营。新诗运动的成功,或也有线装本的一份功劳吧。自然,新文学的“复古”,不仅在新诗用了线装本,也在新诗批评用了传统的“诗话”调门。譬如,新派的批评家李长之在《新诗诗话》开篇就说“旧诗有诗话,难道新诗不可以有诗话么?”旧的文体是可以为新文学服务,应当也是当时文坛新派人物的真实想法,虽或他们在公开场合谈的并不多。然则这样的“西体中用”,就是新文学中耐人寻味的“复古”活动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