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一对患难夫妻,两种晚年辉煌

    《 中华读书报 》( 2025年01月01日   03 版)

        ■莫砺锋

        程千帆与沈祖棻是一对名符其实的患难夫妻,1937年他们在日寇侵华时逃离南京,到达屯溪后匆匆成婚。其后避乱西奔,先后至长沙、益阳、乐山、成都等地,流离失所,别多会少。抗战胜利后,二人相继来到武汉,程千帆从此在武大任教,沈祖棻则先是数度往上海治病,后又在江苏师院、南京师院任教,二人仍是别多会少。直到1956年秋,沈祖棻才调入武大,夫妻成为同事。但次年程千帆即被打成右派,不久被发配到农场劳动改造。从1969年冬到1976年夏的数年间,程千帆一直在离武汉几百里远的沙洋农场劳改,偶尔请假回家也必须准时返场。1975年春,沈祖棻作诗寄给程千帆说:“合卺苍黄值乱离,经筵转徙际明时。廿年分受流人谤,八口曾为巧妇炊。历尽新婚垂老别,未成白首碧山期。文章知己虽堪许,患难夫妻自可悲。”从新婚至垂老,这对患难夫妻始终别多会少,第五句字面上嵌入杜诗篇名,内容则全是实录,字字血泪。程、沈二人好不容易度过了漫长的艰难岁月,到了1975年初,程千帆终于被摘去右派帽子。可惜摘帽后仍然不能回家,要把户口迁回武汉困难重重。直到1977年4月程、沈前往南京、上海探友时,程千帆的户口还没最后办妥。是年6月27日,程、沈刚从上海返回武汉,还没到家,沈祖棻就在珞珈山下遭遇车祸逝世。程、沈两人直到最后也未能实现共度晚年的梦想,沈祖棻的“历尽新婚垂老别,未成白首碧山期”两句诗,竟成诗谶!

        沈祖棻逝世一年以后,程千帆被南京大学匡亚明校长聘为教授,从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晚年学术生涯。程千帆晚年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整理沈祖棻的遗著,使沈祖棻用毕生心血写成的《宋词赏析》等书皆得公开出版,且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二是继续本人的学术研究,给学界留下长达700万字的《程千帆全集》。三是培养出一支号称“程门弟子”的学术新生力量,从而使南大古代文学学科重振雄风。对此,学术界、教育界交口赞誉,公认程千帆的最后22年堪称余霞满天的晚年辉煌。这一切,沈祖棻都没有看到。相对而言,沈祖棻的晚年极其寂寞。她在家庭命运即将否极泰来、整个国家即将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突然去世,离世后连追悼会都没开就草草安葬,这是“才女命薄”最确切的例证,世人对此莫不扼腕叹息。然而我认为其实沈祖棻也实现了晚年辉煌,那就是她在生命最后五年里的诗歌创作。

        沈祖棻是一位诗词兼擅的才女,令人惊讶的是,她的写诗年月与写词年月几乎是截然分开的。据统计,沈祖棻一生作词615首,其中的611首皆作于1932年到1949年之间。沈祖棻一生作诗488首,其中的419首皆作于1972年到1977年之间。尤其是1974、1975、1976三年,每年作诗多达94首、116首和110首,竟呈爆发状态。正如程千帆在《沈祖棻小传》中所说:“1972年以后,她忽然拈起多年不用的笔,写起旧诗来,为自己和亲友在十年浩劫中的生活和心灵留下了一点真实而生动的记录。”沈祖棻的晚年诗作,是一位善良单纯又多愁善感的老教师的凄苦生活的实录,其诗体则以五七言格律诗为主,只有《早早诗》是长达184句的五言古诗。“早早”是沈祖棻的外孙女,全诗内容皆围绕着“早早”这个幼童展开,诗人也借用幼童声口自称“家家”(湖北人对外婆的称呼)。诗人自嘲说:“儿勿学家家,无能性复痴。词赋工何益,老大徒伤悲。”又嘱咐早早说:“儿生逢盛世,岂复学章句。……但走金光道,勿攀青云梯!”对此,沈祖棻之女程丽则分析说:“祖棻作为‘家家’在世时,‘左’倾路线的长期泛滥,‘文化革命’的十年颠覆,她真是很难料想知识分子何时有出头之日。她在诗中结尾部分描述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高级知识分子对后代前程绝望之后的期待,读之令人心碎。”诚哉斯言!《早早诗》是沈祖棻晚年最为呕心沥血的诗歌精品,是《涉江诗》中的压卷之作。日后张充和致信程千帆说:“充和最爱其诗中之《早早诗》,每逢人必读,此亦白话诗也,非大手笔,何能如此? 是心中流出而不是做出。人人可感受,而人人都写不出。”

        早在烽火遍地的1940年,沈祖棻在写给恩师汪辟疆、汪旭初的信中声称:“设人与词稿分在二地,而二处必有一处遭劫,则宁愿人亡乎? 词亡乎?初犹不能决,继则毅然愿人亡而词留也!”沈祖棻晚年虽然没有面临人亡还是诗亡的两难选择,但她不顾老病交加不舍昼夜地写诗,体现出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求。包括《早早诗》在内的一部《涉江诗》,其光辉成就使沈祖棻生命中的最后五年余霞满天。程千帆用学术成就实现了晚年辉煌,沈祖棻则用创作业绩实现了晚年辉煌,这对患难夫妻真是名符其实的“文章知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