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溯源 周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也是无数中华儿女矢志奋斗的光荣使命。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华民族复兴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要恢复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恢复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自信力。但是,民族复兴绝不是要复古,不仅仅是要恢复中国昔日的辉煌,而是要在新的时代使中华民族有新的发展,从而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郑大华教授出版的新著《中华民族复兴思想通论(1840-1949)》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民族复兴史的研究,深刻认识其中的发展脉络、主要内涵及深刻影响,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全景呈现民族复兴思想的演变历程
近代中国是思想转变的重要时期,“中华民族”“民族复兴”等概念经历了从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提出及内涵演变,到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概念赋予时代价值。民族复兴思想有一个从萌发到发展再到成为社会思潮的历史过程。书中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了1840-1949年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演变发展的轨迹,同时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中华民族复兴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展现了先驱者们对民族未来的远见思考和不懈追求。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国家的危难和民族的屈辱,许多志士仁人开始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梁启超、孙中山等早期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并赋予了它深刻的内涵。他们认为,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奋斗。这一思想的提出,为后来的民族复兴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概念的内涵。他们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通过革命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他们认为,只有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才能实现民族的真正复兴。这一思想的提出,为中国的民族复兴运动指明了方向。
在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民族复兴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例如,有的知识分子致力于文化教育和思想启蒙,希望通过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来推动民族的复兴;有的社会精英则投身于政治革命和社会改革,希望通过改变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来实现民族的复兴。这些先驱者们的努力,为中国的民族复兴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刻剖析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与研究议题
该书全面剖析了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深刻内涵及相关研究议题,填补了有关学术空白。民族复兴问题,说到底是如何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由落后到先进的问题。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近代中国社会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国家制度、民众生活、思想观念等均有着多样转变,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并探究其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是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
在政治方面,民族复兴思想强调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近代中国经历了多次外来侵略和内部战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实现民族复兴必须首先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这是民族复兴的政治基础。
在经济方面,民族复兴思想注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困苦。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国家的强盛奠定物质基础。
在学术方面,民族复兴思想强调学术的独立和创新。近代中国学术受到西方学术的强烈冲击,传统学术体系面临崩溃。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建立独立的学术体系,推动学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国家的文化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在文化方面,民族复兴思想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近代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传统文化面临失落。实现民族复兴需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对知识界关于民族复兴思想的探讨争论进行了系统梳理,这也是本书内容的重要特色。知识界在民族复兴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面对民族的危亡,知识分子们纷纷从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等各个角度探讨民族复兴的路径,提出了诸多富有创见的观点。例如,关于民主政治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和活力,从而推动民族的复兴。而关于发展经济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一些知识分子则强调,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经济繁荣了,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这些思想碰撞与激烈争论,不仅丰富了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也推动了社会各界对民族复兴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认同。郑大华教授通过系统梳理这些思想碰撞,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论从史出珍贵历史材料的参考与引用
该书秉承论从史出的原则,参考和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材料,其中不乏原始史料和首次整理使用的新见资料。这些史料涵盖了散落于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地方志及档案资料中,查找起来甚为费力。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历经数年潜心挖掘,将这些年代久远、纷繁复杂的文献资料重新梳理成体系,通过专题分析的方法,清晰勾勒出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演变脉络,确保了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时代启迪民族复兴思想的现实影响与指导意义
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将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与当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伟目标紧密相连,展现出思想深度和前瞻性。民族复兴思想不仅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许与积极行动,更引领了国民对现代性、国民性以及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深刻反思与探索,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慧支撑。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复兴思想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现实的思考和指导。
该书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恢复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创造力、自信力。但这一过程绝不是简单的复古或恢复昔日的辉煌,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需要我们坚持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