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这是一部致敬身心成长的自然之书,是一曲对草原童年与马背民族的深情礼赞。

    草原童年与“蒙古马”精神世界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1月27日   16 版)

        《骁勇的守护神与呼伦贝尔草原的故事》,于志超著,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49.80元

        ■杜波

        于志超的长篇儿童小说《骁勇的守护神与呼伦贝尔草原的故事》是“蒙古马与草原的故事”系列作品之一,这是一部致敬身心成长的自然之书,是一曲对草原童年与马背民族的深情礼赞。

        蒙古族青年女作家于志超一直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之上,深耕草原文化、扎根故土,有着扎实的草原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对小读者们来说,翻开她创作的《骁勇的守护神与呼伦贝尔草原的故事》,就走进了翠色瀚海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飘逸灵动的莫尔格勒河,浩渺苍茫的大兴安岭林海,见证历史变迁风云的额尔古纳,烟波浩渺诉说着远古传奇的呼伦湖……

        作者以蒙太奇式的结构方式展开叙事,使作品具有了包罗万象的叙述空间。文本主体是小说,既有完整的叙述,又有起伏变化、节点不同的故事单元,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形成了圆满自足的闭环叙事;但叙事风格又有大散文的特质,有诗意语言的唯美表达。小说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的生命个体,记录着寻找心灵家园旅程的本真、坚持与一往无前。

        故事从男孩果果的一个草原梦、一场旅行切入,从孩子的眼睛透视蒙古族的文化纵深,他遇到了热爱草原的哈布尔额布格、慈祥的乌兰额嬷格、更有那匹叫“白月光”的两岁半的小蒙古马。文中的果果,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梦想的期待,见到了草原、见到他梦中的蒙古马驹子——白月光。传统的儿童成长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主角必须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走向世界。

        在接近尾声的“精彩角逐 盛大的赛马会”这个章节中,既有万马奔腾的壮阔,又有奋勇向前的英姿,这个时候白月光与妈妈相逢是文本的高潮,是情感的迸发——“哈布尔额布格呼吸都要凝住了,白月光感觉脑海里一片空白,一股热流涌上发酸的眼眶。”白月光历经磨砺终于回到了妈妈的怀抱,该情节的设计,也激励着果果要有蒙古马一样英勇顽强与一往直前的精神。

        作品配有摄影师拍摄呼伦贝尔各地风光的照片。图文之中,昂扬的生命诗情与醇正的文学之美与文字形成图文合奏的美感,展露丰沛的生命力,传达出温暖明亮、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阅读效果。

        蒙古族一向被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当孩童踏上马镫,就意味着他们人生的真正开始。“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骏马们战疆场、救主人、展忠诚,只要接受指令,就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确,丈量过世界版图的蒙古马作为民族的精神寄托,从一马当先到万马奔腾,人马共同演绎出无数个感人至深的华美乐章。难怪有人说,“马是蒙古人的精神图腾”。千百年来“蒙古马精神”力量已刻入了中国人基因,归根结底这是中华民族信念的集中体现——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彰显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特质。

        作品不仅融入自然风貌,更融入了万物共生的生态观念。回归自然,也是一种精神和身心的双重还乡,这里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中国最美草原,还有大湿地、大森林、大湖泊、大雪原,这儿的山川、河流、动植物,包括呼吸与空气都是那样的令人神往。

        作品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了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展现出作者于志超不凡的文学追求和精神境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