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波 柳欢芳
旅游业的发展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撬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看山看水更看文化。因为文化是根,文化是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问题。”这些都为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正确的路径和根本遵循。湖南文脉绵长,人文荟萃,底蕴深厚。优秀的传统文化、鲜活的红色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文化资源禀赋深厚。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应深入挖掘湖湘文化资源,能动激活湖湘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好湖湘文化资源,进一步探索湖湘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强化新质生产力对文旅发展的动能,使湖湘文化资源真正地在湖南旅游产业发展中活起来、火起来。
一、充分挖掘湖湘文化资源,探索新兴文化形态,彰显湖湘文化多样性、独特性和本真性,增强湖湘文化的影响力和认同感。第一,要对湖湘文化进行盘底普查,摸清底数,进行价值分类评估,重点宣介和打造一批具有独特性的文化品牌,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湖湘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却又相对散乱的局面;第二,要探索新兴文化形态,培育多领域的新兴文旅融合业态,如工业旅游、科技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第三,要加大湖湘文化中优质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如袁隆平与农耕文化是一个意义深远的优质题材。既往对袁隆平院士的宣传如火如荼,但是如何利用这张亮丽的名片来发展旅游产业做得还不够。今年9月,第三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在杂交水稻发源地洪江市安江镇召开,怀化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在安江打造世界稻都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可以继续发展。再如,洪江古商城的商道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影响力很大,电视剧《一代洪商》的播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洪江的知名度,对促进洪江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如何进一步讲好一代洪商“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的创业故事,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还仍需持续发力。
二、正确认识文化的政治公益属性和旅游产业属性,理顺体制机制,遵循市场规律,促进文化旅游产品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盘活湖湘文化资源,解决好开发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第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文旅融合中的主导作用。明确产业定位、制定配套的政策、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激发市场的活力、强化专业人才的引培,把准方向,避免文化开发中的低俗和媚俗;第二,政府要系统整合资源、优化运营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嫁接相关产业,做好放管服工作,确保文旅有效融合;第三,尊重市场规律,充分调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将文化资源产业化和商品化,实现经济效益。如侗锦织造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融观赏、生产及体验为一体,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利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探索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
三、强化新质生产力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动能,加大科技赋能的力度,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增强文化资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游客供给侧和需求的协调一致。第一,通过大数据,将文化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储存和传播,宣传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本真性,增强游客对文化资源的了解度和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匹配度;第二,通过3D动漫、虚拟数字技术等科技手段,还原历史现场,使历史人物、文化掌故具象化、可视化,让游客在鲜活的文化记忆中回望历史、唤起乡愁,在心灵契合与情感的同频共振中体验审美快感;第三、通过数字技术,营造出沉浸式、体验式的文旅环境,生产出更有特色、为广大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近年来,湖南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东方出了个毛泽东”“魅力湘西”“天门狐仙”等内容丰富、情境逼真的舞台剧、情景剧,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上演以来久盛不衰。文化与旅游的联姻、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既增强了游客体验感和吸引力,又促进旅游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撬动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