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例文教学范例,写作研究楷模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1月06日   10 版)

        《范守纲写作例话》,范守纲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年1月第一版,49.80元

        ■余党绪

        “例文教学范例,写作研究楷模”,这是我读了《范守纲写作例话》之后写下的两句话。前一句说的是书,此书堪称“例文教学”之范例;后一句说的是人,在写作研究领域,范守纲老师乃当之无愧的资深专家,我辈楷模。

        在我的印象中,在我的理解里,范老师始终是一个教育者的形象;他的写作研究,也基本未脱语文教育的范畴。这大概与范老师的工作经历相关:他“当过语文老师”,“也任过语文杂志编辑”(《语文学习》主编),“还编过语文课本”(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主编)。与少年为伴,以语文为业,以写作为友,基本上概括了范老师80多年的生活风貌。

        范老师对待写作及其教学的态度,可用“痴迷”与“敬畏”来概括。对学生作文,范老师就像个古董收藏家,无论优劣,都要一睹为快,都要先睹为快。他说:“凡有所得,皆视为至宝。面对灿若星辰的一篇篇少年佳作,我都细加把玩,爱不释手。”我有幸跟着范老师工作了几年,听他讲“例文”,是我们业余消闲的一部分。每每提到经手的作文,范老师总是红光满面,眉飞色舞,妙语连珠,那种生动与快乐是能动人的。范老师的“藏品”不仅以数量取胜,以时间跨度取胜,也以来源广泛而出色。当编辑,编教材,走南闯北,上下沟通,这给他提供了诸多便利。他不无自豪地说,这些例文“不仅来自区、县,更有来自省、市,乃至世界各国”。

        很多人,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一谈到中小学作文教学,都是一派居高临下的气势,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炮轰”的居多,体贴的少有。这个其实我也能理解,毕竟隔行如隔山,没有手把手教学生一句话一段话写作文的经历,就很难体会中小学教师的那种艰辛、矛盾与笨拙。范老师经历过,自然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读《范守纲写作例话》,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可能拥有的包容与慈悲,即使是浑身毛病的“病文”,他也能在瑕疵中看到正在滋长的力量。

        写作很难,教学更是难乎其难。写作教学没有一锤子买卖可做,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诀窍。在这个意义上,每一种探索都是有意义的;但有意义的未必有价值,只有那些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基于经验又超越经验的探索,才会带来真正的进步。正是因此,我生怕读者误会了《范守纲写作例话》这本书,以为这只是一本作文选,一个例文集。如果这样,那真是太轻慢了。

        《范守纲写作例话》这本书,“例”很典型,“话”更经典,堪称“例文教学范例”。有三点尤其值得关注和思考。

        儿童视角与教育立场的统一

        范老师的写作研究,始终坚守儿童视角。他认为,鼓励学生表达,引导儿童写起来,这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事情。他反复引用巴金的话;“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确实如此,很多人终生不会写作,他的启蒙老师是要负责任的。有些老师教作文,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偏执劲儿,真让人不解。文采不好不行,想象不奇特不行,没修辞手法不行……搞得学生左也不是,右也不行,一拿笔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扼杀了孩子表达的热情与胆量,让写作成为他终生的噩梦。范老师反复申述道:写作就是写自己,就是写生活,因此,要做生活的主人,要“留住瞬间”;写作就是写自己的“动情处”,要追寻“动情点”;写作就要写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才是最有价值的;孩子就要书写“少年情怀”,少年就该放声高歌“青春如诗”……

        强调写作与生活的同构,强调写作的表达功能,就是挖掘写作的生命源泉,为写作提供生命的活力。

        写作即表达,表达即生命。让学生勇敢地表达,大胆地书写,是比写什么和怎样写更重要的事情。他写了,他说了,我们的写作教学才有了起点,才有了更多的可能。

        先放胆写,才可能写出肝胆。

        其实,范老师如此重视例文,也与例文的激发作用相关。他说,“例文”容易引发同伴之间的模仿,出于“你行,我也行”的心理,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坚守儿童视角,不仅要直面儿童写作的动力、压力与阻力,更要理解和容纳儿童写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偏差;而最为重要的,则是超越儿童立场,站在教育的高度,发现儿童的真善美,也发现孩子的缺陷与空白。

        看看范老师如何评析《我们是初升的太阳》这篇例文。小作者为了强调“青春就是该有这样的冲劲和冲动”,刻意渲染了在球场上的冲动与狂野,甚至将“越轨”也包装成“青春的特权”,例文写道:“无论裁判有多公正,只要一做出对我们不利的判罚,无论裁判与我们交情有多深,我们立马翻脸不认人,一律开‘骂’。”

        面对这样的“越轨”,范老师评说道,“偶有轻狂”是儿童的年龄特点,把它写出来,就是一种难得的坦荡。作为教育者,我们没必要神经过敏,大惊小怪,但也不能视若罔闻,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辨析与反思。范老师写道:

        生活是平凡的,意义也是自然的。我们不要求学生“虚构”生活,曲意“拔高”,那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虚假”,是伪造。但是,生活中有美有丑,有良有莠,有正有误,有思想、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底线,这也是客观事实,学生为文不能越过这一底线,否则那就是良莠莫辨、是非不分了。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思想方法的偏颇,表述观点的失准”,这就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教育立场。

        技能教学与公民培养的统一

        写作教学到底要干什么? 是培养作家、写手、修辞高手,还是培养公民基本的表达素养? 我的理解是后者,让每一个人学会自主、合理、有效地表达,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教学目标既不能拔高,也不能走偏,更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个人的趣味与偏好,而应该坚守公共立场与公共价值。目前的写作教学,片面追求写作技能,追求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写作中的公民教育。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失职。

        我读范老师的这本书,看范老师分析例文所持的尺度,看他分析问题的边界,我感觉范老师所持的立场,也在公民教育的范畴之内。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事务,关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厘清个人诉求与群体利益的关系,辨析私人情感与公共价值的边界……这是范老师评析作文的基本态度与标准。

        在例文《逮老鼠》中,小作者表达了对老鼠既痛恨又怜悯的复杂心情。为此,范老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文以情动人。感情作为文章的重要内容一直为人们所重视。那么,能不能说凡是有感情的文章都是值得称道的呢?

        这是个“真”问题。我们一向强调真情实感,鼓吹真性情,强调我手写我口,只要标榜写的是真情,发自内心,似乎就立于不败之地。但问题是,个人的真心真情,一旦与群体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冲突,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它呢? 范老师写道:

        “不承认‘恶’这本身就是‘恶’,它使我们成为站在破坏一边的帮凶。”(美国罗洛·梅语)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对“恶行”的态度正是对一个人品行的鉴别标准之一。明乎此,如果我们不以理智来控制感情,而是任凭感情的潮水奔涌,最终是会冲决道德的堤坝的。而《逮老鼠》的作者没有放纵感情,虽然行动“踌躇”,“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但是他没有阻止“弟弟”果决的行动,老鼠最终受到了严厉的处置,这正是作者的理智战胜感情的表示。

        范老师总结说:“写作不仅要有情,还要有义,情是外表,义是内核。”这里所阐发的,远不止是一个作文的问题,他其实是借“逮老鼠”这个事例,讨论如何处理个人情感与公共价值的关系问题。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所得一定不止一点表达技能。

        顺便说,范老师在学术媒体上也组织过很多公共讨论,《逮老鼠》就是其中一个。书中范老师叙述了讨论的前因后果,参与讨论的有作家王周生、秦文君,浙师大教授王尚文、北大教授钱理群,特级教师黄玉峰、李镇西等。让社会听到教育的声音,让教育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这也是公民培养的常规之道。公民,只有在一个民主与开放的社会里才可能养成。

        重点训练与系统提升的统一

        从写作教学看,例文教学有它的优势,围绕例文,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有依托,有材料,针对性强,见效也快。但风险也很明显,那就是受例文的限制,容易陷入就文论文、就事论事的零碎与杂乱。《范守纲写作例话》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一篇例文都解决一两个具体问题,训练点的选择非常精准;就全书看,众多例文之间,则彼此搭台,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教学系统,达到了重点训练与系统提升的有机统一。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范老师的写作理念。这里摘录范老师的两段话,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本“例话”的出发点:

        语言表达是人生命力的表现。它不只是字词句篇知识的累积,写作能力是综合的,是人生命力的表现。

        应试作文不能不写,那就不能不开辟第二渠道,鼓励青少年自由写作,自主写作,有感而发,一吐为快,享受写作的快乐。青少年一旦尝到写作的快乐,他们就会一发而不可收。

        作为一本“例话”,读者看重的往往是例文,是方法,是经验,而例文后面的理念支撑与经验后面的理性反思,可能被忽略了。我的建议,看方法,更要看理念;看例文,更也看原理。范老师的写作研究及其背后的理念,堪为我辈后学者的表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