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1月06日   09 版)

        【回忆录】

        本书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先生多年来纪念和回忆师友的文章的结集。书中既写到章太炎、黄侃及作为章黄之学重要传人的朱季海、陆宗达、林尹等先生,也写到钟敬文、启功、刘乃和、郭预衡等北师大名师,周有光、王力、吕叔湘、丁声树等语言学界的前辈师长,以及作者的同窗学友、同辈朋友和专业之外的师友。透过作者平实质朴而又饱含感情的回忆文字,我们不仅能看到作者个人的成长轨迹和学术思想,也可领略诸多学界名家的嘉言懿行,还能体会时代大潮下学术文化和学林生态的嬗变。作者的回忆基于亲历亲闻,颇多有价值的学术史史料。“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作者表彰前辈学者的高尚品格,“怀念那个单纯的学术世界”,也是表达对当今学林的殷切期望。

        【长篇小说】

        他是“老法师”,是“爷叔”,阅尽世事、神秘莫测,一生历经时势摆荡与时空流转,与上海这座城市有聚散离合交缠相依的缘分——他是王安忆这部最新长篇小说的主人公,串连起形形色色的人物,推进兴衰起伏的故事。继有着浓厚上海城市烙印、女性形象为主线的代表作《长恨歌》问世二十余载后,作者在本书中塑造了一位生动、立体的男性形象,再度描绘她熟悉又擅长表达的上海,经由其细致、绵密、圆熟的文字,展开时间跨度长达大半世纪,繁华喧嚣、五方杂处、众生百态、沧桑变幻的上海浮世“长卷”。任由时代风云如何翻卷,俗世男女自有其蓬勃的生命力与引人感触的命运走向,而男主人公出神入化的傍身舞技作为整部作品文字背后若隐若现的线索,不止定格了人物的若干生命瞬间,或许也有为时间流逝中的上海画像之意。

        【人类学】

        英国人类学者莱克茜·斯塔德伦在印度东部一座岛上的村庄里住了16个月。她以诚恳、尊重的态度和深入、严谨的学术视角与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当地人交流,最终目光停留在九位穆斯林女子身上,发问、倾听、陪伴、参与,逐渐靠近她们的内心、步入她们的生活。此后的研究与写作历时八年,本书记录了这些见闻、感受,呈现了作者为之投入的情感与努力。九位女性的成长经验、家庭情况、情感世界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让读者有机会了解她们的生存状态,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外部世界对她们的隔膜与误读。这是一部扎实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样本,也是作者与书中女性的对话,这些女性把人生巨细靡遗地叙述和展示出来,本书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这种信任是莫大的荣幸,也是一种责任。”

        【纪实】

        由于历史、文化、信仰等原因,巴尔干半岛长期与动荡、战乱、冲突等字眼相关,甚至被称为“欧洲火药桶”,作家刘子超的这部新作或可令读者对这个知之甚少的区域有所了解,止谬或是“祛魅”。刘子超的作品有别于那种浮光掠影的“打卡”式写作,他总是带着媒体人的问题意识与主题思考,有充分准备(特别是目的地相关资料)才上路,于是就有了穿越8个国家、23个城镇的巴尔干半岛之行,书中详细记录了这场旅程,有直观的见闻描述,也有信息延展与背景解读,更有旅途中人与人的交流,观念和文化差异的碰撞,温暖与波折。他在本书“后记”中阐明,“旅行写作的核心,不仅是从外部旁观,更需要深入接触和理解那里的人。书写人类的命运如何在漫长的时间、记忆和地理的褶皱中发挥作用”,这本书对此有恰如其分的践行。

        【艺术史】

        晚明时期,中国涌现出大批指导作画的出版物——画谱,其数量远多于之前和之后的时代,其风靡程度前所未有,令人瞩目。“为何在晚明,拥有艺术变得如此重要?”本书作者、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朴锺弼认为,在晚明,科举入仕不是确立精英地位的唯一方法,拥有财富、人际网络、艺术成就同样有效。画谱帮助人们获取绘画技巧、艺术鉴赏力,从而提升社会地位,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书中以生活在浙江嘉兴的文人、艺术家兼出版商周履靖名下的两部画谱《绘林》《画薮》为主要研究对象,展现了画谱如何传授绘画理论以及山水、树石、人物、花鸟等各类题材的具体画法,讨论了画谱中普遍存在的“抄袭”现象、画谱如何处理女性题材、其时反对画谱的声音,等等,颇多富于启发性的论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