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以语言变革为基点,考察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发生、资源转换、知识体系建构、文体自觉及动态语境等问题。

    一部中国儿童文学的语言与思想交互史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0月30日   16 版)

        《初语的风景:语言变迁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研究》,吴翔宇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8月第一版,128.00元

        吴翔宇

        ■孙天娇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儿童文学概莫能外。语言研究回归文学本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文学语言有着以“浅”写“深”的独特属性,在把握基础的审美之外,创作者还需要思考如何调适成人与儿童两套话语。因此,从语言机制层面来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创作者素质的要求更高。然而,长久以来“小儿科”“小儿语”的认知偏误,令研究者的目光聚焦于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差异上,致使学界未能重视对儿童文学语言本体及机制的讨论。中国儿童文学是多门学科知识交汇的“知识集”,也是成人与儿童对话的特殊符号形式,跨学科、跨代际的性质使得它的语言系统多元而复杂。吴翔宇教授的《初语的风景:语言变迁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研究》第一次系统研究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语言问题。吴著立足百年新文学的整体观,深入剖析语言变迁如何参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以及中国儿童文学又是如何反向影响社会语言衍变与革新的,为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寻觅一条通向本体的新路向。正如蒋风教授所言,《初语的风景》是一本“语言与思想的交互史”。中国儿童文学现代演进的肌理之下,是语言现代性与思想现代性的统合。

        儿童文学理论领域以往的研究,多就语言谈语言,未能系统梳理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思想的深层关系。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门类,有其不同于一般文学的特征,特殊性造就了这一文学样式。儿童文学理论畛域下,“儿童文学之为儿童文学”的讨论实属本源性、应然性的研究。因此,现代儿童文学诞生之初,学界便围绕“儿童的”与“文学的”两个关键词展开漫长的探索之旅,而儿童文学创作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也正是两个关键词缠绕的结果。遗憾的是,受制于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很少有人将其放置于语言与思想的辩证关系之中进行研究,而这恰恰是“儿童文学之为儿童文学”的根柢所在。一棵树的躯干枝叶构成它的形状,深埋泥土之下的根脉虽不参与地表之上的形象建构,却是它的生长动力源。百年间,语言变迁作为儿童文学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深度参与它的历史演进,进而深刻影响中国儿童文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吴著从语言变迁的角度研究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无疑是种推本溯源的学术理路。返归儿童文学元概念意味着需要跨越描述性概念,从基本结构入手。该书以语言变革为基点,考察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发生、资源转换、知识体系建构、文体自觉及动态语境等重要问题,由此及彼进而由表及里。儿童文学语言研究切入研究对象本体,所讨论的问题是儿童文学理论园地本源性的问题,成为基于本体意识生发的学术增长点。但同时,儿童文学的语言乃至思想,随着语言的变迁而发展,语言变迁直接联动儿童文学内外。跨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儿童文学研究不能仅就文学谈文学,语言研究既涉及内部机制研究,也涉及外部文化研究,其开阔的视野反而契合了儿童文学本体研究的理念,统摄了关于儿童文学若干关键问题的讨论,譬如儿童与成人的对话机制、中外资源的现代转换、儿童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张力结构等。因而,《初语的风景》所作的学术努力是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从而实现著者“在语言变迁和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同构’框架内深入把握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发生发展的‘综合性力量’”的学术构想。

        阅读《初语的风景》,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既是一部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也是一部百年中国语言史与思想史。著者为我们细致展现了语言变迁和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同构”框架下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组织原理,还原了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儿童文学整体样貌。难能可贵的是,该著不仅纵向梳理了儿童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更是深入其间探寻历史背后的文学原则。依循着“一体化”与“主体性”的辩证逻辑,著者在多重视野间切换,使得其研究既回到历史,又跳出历史,别有一番气魄。该著在整体观照下切近儿童文学主体进行研究,而非浮光掠影式的史料展览,亦或深陷自证的理论绞缠,可谓是兼顾“纵剖面”和“横截面”的文学研究,确为学界带来了惊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