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时光赋予山谷不同面貌,山谷见证时光流淌的痕迹。作者以日记和随笔的形式,记录了他在响堂村的点点滴滴。如栀子花,色淡香浓,别在衣襟,香气便一路相随。

    触摸流动的时光

    张安然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0月23日   11 版)

        《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陈卫新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8月出版,78.00元

        翻阅陈卫新的新书《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就像是懒坐在响堂村里某一户人家的躺椅上,互相聊着村头巷尾各家各户的故事,聊至尽兴处,便起身推开门窗,望一望满目自然生机。

        陈卫新以日记和随笔的形式,记录了他在响堂村的点点滴滴。喜欢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悠闲宁静,以及对响堂村,乃至生活中一切点滴事物的珍重爱惜之情。这本书的文字很淡,所写所述不过是村中人、村中事,不大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有浓浓的生活烟火气。如栀子花,色淡香浓,别在衣襟,香气便一路相随。读起这本书,常常会激起我对“生活”本身的思索,和对平静岁月的感激,是一遍遍翻阅也不觉乏味的文字。

        时光赋予山谷不同面貌,山谷见证时光流淌的痕迹,当人们谈及一段时光时,所述不止时间,还有彼时的空间。在《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中,时间与空间融合相生。陈卫新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节点,将响堂村的年月分割,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中焕发新生。无论是从清晨至傍晚,还是四季更迭的微妙变化,他都能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并描绘得淋漓尽致。比如回忆第一次栀子花大会,“那天应该感谢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我们都穿上了提前准备好的薄雨衣,戴上了宽边斗笠,雨水轻轻地打在头顶上、眼前、耳边,真的像极了皎然的诗句。‘长风吹落西山上,满树萧萧心耳清’”,瞬间便勾勒出众人身着斗笠蓑衣,行走田间的古意。又如与友人傍晚在环山道散步,“密林中的溪涧没有流淌的声音,但是石上的水流显然是流动的,只不过是缓慢的,它们湿润了整个溪谷,在草丛的幽深处,能看到一点一点萤火虫的身影”,山林夏夜的风悄然而至,落在我这位读者的耳边。

        空间感在《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中也格外突出。陈卫新所述是响堂村改造过程中的日常,这一改造本就是空间上的更新。作为设计师,陈卫新的设计理念并非简单地“复制粘贴”或“大拆大建”,而是基于对乡村文化、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与尊重,通过精细的外观和室内设计改造,让每一栋房屋都焕发出独特的韵味。乡村的魅力在于其原始与质朴,陈卫新在改造过程中,为建筑融入人文关怀,让建筑成为更能滋养入住者心灵的空间。例如,在改造王克震的工作室时,他充分利用了原有建筑的结构形式,仅稍作调整窗户与阳台,并特意为王克震预留了一个窄小的后院,作为他独处的空间。这样的设计不仅保留了乡村建筑的原始风貌,更赋予了空间以人文的温度与情感的寄托。每当雨天来临,站在二楼的阳台上,看着雨丝在眼前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那份宁静与美好,无疑是陈卫新匠心独运的最好诠释。同时,《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这本书的图文运用也极具空间感,大量响堂村景、建筑设计图的有序插入,配合了行文自身的节奏感,不管是随手翻阅到哪一页,都可以从文本延伸开来,任思维突破空间。

        从响堂延伸开去,关注建筑,关注自然;从每一件闲事或每一次忙碌延伸开去,思考时光,思考生活,给内心一个憩息和复苏的绝好去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