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202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山本理显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0月16日   16 版)

        天津图书馆(2012年)

        ■王大鹏

        近些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在公布获奖人名字前充满了悬疑,建筑界在每年2月份就开始了热闹的竞猜,获奖人名字公布后赞成、质疑和争议随之而起,这些纷争也说明了当下建筑观念和人们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众望所归成了奢望。2024年3月5日,普利兹克建筑奖颁给了日本的山本理显,可谓既在意料之外(不是竞猜的热门候选人、作品也没有标志性的风格),又在情理之中(他的作品影响和设计思想担当得起这个奖项)。

        “未来的城市中,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是通过建筑创造条件,增加人们相聚和互动的机会。山本用心地模糊了公共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为社区建设做出了超出其职责范围的积极贡献。他是一位令人感到安心的建筑师,让日常生活过得更有尊严;让惯常的事变得非比寻常;让生命从平静走向辉煌”。这是本届评委会主席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对山本理显的评语,言简意赅的总结了他的作品特点和设计出发点。

        山本理显出生于1945年,成长于日本横滨,他小时候生活在一个类似日本传统町屋式样的房子里,屋子前面是他母亲打理的药店,而后面则是他们的生活区。他描述为:“门槛的一侧属于家庭,另一侧属于社区,而我就坐在中间。”在学习和从业以来,山本从北美到南美,从地中海到中东和亚洲,进行了广泛的游学和研究,在导师原广司的指导下,他研究了社区生活的起源和历史,从而深刻地认识到:划分这些空间的“阈”概念是普遍的,超越了地理界限和文化背景。正如他所阐述的:“我认识到过去的建筑体系是为了让我们找到自己的文化……村庄的外观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世界却非常相似。”研究使得山本坚信建筑与文化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尽管在建筑形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2012年,山本理显在《山本理显——34年日记》一书序言中夫子自道:“我并不十分擅长设计,我很清楚这一点。不过,我确实非常关注我周围的事物。”这句自省的话彰显了山本对细心观察价值的信念,也间接说明了他的作品不是以标新立异的形式取胜。他认为城市历来是观察和互动的空间,但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个人之间往往缺乏可见性和联系。他信奉透明是功能性和可达性的象征,所以在设计中特别强调空间无遮挡和可见的重要性,他说:“空间是无遮挡的,可以被看到。在大学这样的地方,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时刻想着‘我可以被看见’。”这从他早年的作品山川山庄、保田洼第一住宅区、埼玉县立大学、广岛市西消防站、横须贺美术馆等,到近来的子安小学、苏黎世 THE CIRCLE综合体、名古屋造型大学等作品都一以贯之体现了他的设计思想,这些作品从未追求过张扬的个性和特点,他也没有追求建立独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这些作品超越了地域、风格和主义,在文化、历史和不同代际的公众之间架设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山本曾提出“边做边思考、建造着思考着”的观点,几十年来以朴实的态度进行设计实践,他曾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通过我设计建造的建筑,哪怕只有一点点,至少也要让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比以前更加良好。”

        山本理显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是北京的建外SOHO和天津图书馆。2004年北京建外SOHO落成,九栋住宅楼和四幢SOHO建筑将工作空间与居住区域相结合,在当时的北京建立了全新的开放社区概念。2012年天津图书馆对外开放,贯穿南北的大厅使得图书馆实现了最大程度的通达性,室内营造出书籍悬浮于空中的视觉效果,五个主要楼层各设有一个夹层,使得室内空间极具交错穿插的层次感,“让使用者能够在建筑中以他们惯常的、优雅又充满诗意和欢乐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生活”,这场景是山本理显设计主张的生动写照。

        当下奇观建筑、网红建筑层出不穷,但是大都热闹一时,人们终将会在纷繁的视觉刺激中寻找内心的安宁与理智,2023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戴卫·奇普菲尔德认为:“把建筑太当艺术品,我们就会忽略它的本质。”今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发给山本理显可谓是理性的回归,这将促使人们持续对建筑本质的思考与实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