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晋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样一首带有禅意,轻松好听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伴随着戊戌变法那段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历史,在已被时光隧道封闭经年后,于9月初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再度开启。话剧《北京法源寺》透过宫廷、民间、寺庙三重空间,于方寸舞台力图还原历史真相,尽可能贴近历史展开思想交锋。自9年前首演以来,获得了市场与口碑双赢,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北京法源寺》是台湾作家李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李敖在牢狱中构思故事情节,1976年出狱之后开始写作,1991年完成出版。小说以北京法源寺为故事背景,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志士仁人为中国的振兴所做的种种努力和活动。小说出版后,产生了持续的轰动效应,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它不仅是李敖文学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近代史题材文学作品的佳作。
话剧《北京法源寺》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联合出品,改编于李敖同名小说,田沁鑫为编剧、导演。创作期间,田沁鑫带着一个资料小组,几个年轻编剧,翻阅了40多套历史资料,剧本前后推翻重写了12稿,还曾四下台北与李敖沟通细节,费时近两年最终完成了剧本创作。话剧《北京法源寺》以戊戌变法为针,以法源寺为线,穿起1889年和1921年两个时空的历史,剧中人物在角色中跳进跳出,不仅在同一时空中展开激烈辩论,还不断与后世的是非评判对话。
《北京法源寺》在国家大剧院于2024年9月第一轮5场开票不到20分钟即已全部售罄,后应广大观众呼吁,加演一场,二次开票“秒罄”。这在国内演出中也是“现象级”的存在。记者近期为了写这篇关于话剧的报道,从8月就关注北京各大剧场的演出剧目,《北京法源寺》连着看了两场,铿锵有力的独白和高密度的语言交锋,让戏剧节奏紧密连贯,配合不断变幻的多媒体和时空线索,在舞台上尽力还原救国新思想与旧势力之间的对抗拉扯。每场时长近3个小时,挑战着观众的体力、精力和文化水准。记者在剧场观察到,观众以中青年为主,年轻的情侣和夫妻居多,有几个女友结伴共同观剧的,但没有看到几个男性一起看剧的。这是个有趣的现象。
为了解更多与此有关的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各种情况,记者首先采访了国家大剧院市场部部长金女士。金部长精致、干练,有备而来,用详细的数据回答了记者的相关问题。她说,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音乐、舞蹈、话剧、戏曲5个艺术门类中,话剧是市场票房最好的艺术门类之一。所有艺术门类全年演出约800多场,话剧有180场(话剧场是100场,小剧场是80场)。从2015年至今大约10年来,累计话剧会员观众14万人。其中66%是北京观众,其他有天津、河北等省市专程来观剧的,还有外地游客。年龄以36岁—45岁最多,占36%;26岁—35岁次之,占27%;25岁以下观众(包括学生)最少,占15%。在观众性别中,女性占六成,男性占四成。5个艺术门类中,在专业剧场里,话剧观众人数最多,群体最大,演出场次最多,票房很高。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演的话剧,一类是自制,一类是外邀(包括国内外邀和国外外邀)。外邀剧目包括《北京法源寺》《天下第一楼》等,场次最多,占55%;自制剧目包括《邓世昌》《乌鸦与麻雀》等,占35%;国外剧目包括《理查三世》等,占10%。
市场部了解各项内容,掌握很多信息和数据,连接着市场和观众,再把种种信息反馈给大剧院。金部长侃侃而谈,说得很全面。但是由于国家大剧院部门众多,分工明确,记者又分别从其他部门了解具体情况。
据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介绍,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它的诞生和发展,是中国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所年轻的艺术机构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并形成一套剧作生产的流程和规范。从2009年推出首部原创话剧《简·爱》至今,国家大剧院共制作完成话剧19部,自制话剧剧目演出总场次近700场。在自制剧目的选择上,大剧院出品和制作话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简·爱》为代表的中外文学作品改编剧目,包括《推拿》《二月》《基督山伯爵》。第二类是中西方的经典话剧作品,如中国经典《风雪夜归人》《西望长安》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西方经典《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李尔王》《威尼斯商人》《暴风雨》,以及易卜生话剧《玩偶之家》,古希腊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鸟》。除此之外,国家大剧院还制作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新、立意好的原创话剧,如《王府井》《样式雷》《冬日1948》《林则徐》《邓世昌》等。
从演出部介绍外邀戏剧情况看,演出部是国家大剧院负责外邀演出的运营部门,现在一院三址框架下,演出部每年完成外邀商演演出近900场。外邀商演戏剧全年有主线,主要节庆和纪念节点有主题,以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主旋律作品作为全年演出的“脊梁”。在选择外邀作品时,注重把关剧本、主创、IP,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缺一不可。如七一、八一、国庆前后等档期都会推出囯产话剧大戏,现在已经让观众形成了固定期待。仅以2023年、2024年为例,话剧《北京法源寺》《苏堤春晓》《觉醒年代》《人间正道是沧桑》《英雄儿女》《向延安》《夜行者》《上甘岭》《雷雨》《骆驼祥子》等十余部大戏基本都是在演出前票已售罄。国家大剧院外邀商演戏剧以名家大戏为点,以品牌板块为面,以扶持青年艺术人才为己任,以艺术质量为根本,以市场反馈为检验,形成全年商演运营闭环链条,做到淡季不淡,旺季售罄。知名院团、知名IP、著名演员,重点商业戏保障月月有亮点,保持对观众粘合度。重点打造“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国际儿童戏剧季”“百戏中华非遗戏曲展演”等品牌板块,已形成较强的口碑和影响力。其中2024年国际戏剧季恰逢10周年,以17台62场演出给北京戏剧市场带来强力支撑。2024年中法文化年之际,还将在话剧《玻璃动物园》演出中迎来国际三料影后、法国著名演员伊莎贝拉·于佩尔首次到访北京。
2024年12月,国家大剧院将迎来建院17周年。国家大剧院本院、北京艺术中心、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艺院繁华,三址芬芳。国家大剧院将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平台职能作用,发展“一院三址”全新产业结构,着力搭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阵地,为各地观众呈现精彩艺术节目。
近17年来,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办院宗旨,秉承“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提出了“引领、传承、创新、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表演艺术中心平台、主题原创艺术平台、艺术普及教育平台、综合艺术展示平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数字文化传播平台”,累计推出原创剧目100余部,开展各类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1.4万余场,惠及540余万观众,举办各类展览600余场,与70余个国家400多个国际艺术机构建立联系,到访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巡演,线上系列演出持续播出200余场,惠及观众突破55亿人次。在繁荣演艺市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艺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从北京长安街沿线的“水上明珠”,到城市副中心的“文化粮仓”“舞美城堡”,大幕开启、闭落间点亮万家灯火、艺术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