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9月11日   13 版)

        ■张辉

        感谢全体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同仁的信任、激励和支持,又一次给予我担任会长,为大家继续服务的机会。非常感恩,自己能够成为“中比”的一员,能够有与大家一起合作共事的荣幸。自1999年开始协助陈跃红秘书长工作,到2014年开始先后在杨慧林会长、曹顺庆会长、王宁会长、叶舒宪会长直接领导下担任秘书长,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这25年,在我个人生命中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也让我见证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历史辉煌。

        前不久,在恩师乐黛云先生病榻前,当我们的手长时间地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最好的感恩与感谢,是更加努力地工作。是通过不懈的坚守与勇敢的创造,将我们共同的事业发扬光大。

        我想起了李太白的两句诗:“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这是我的师弟兼同事北大比较所张沛教授,前不久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写给我的。

        “前志庶不易”。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和独特品格的学术与精神共同体,她与季羡林、钱锺书、杨周翰、李赋宁……等许多光辉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她与改革开放的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她“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她倡导“和而不同,多元之美”;她也一直牢记鲁迅先生的教诲“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我们是全国学会中首先创立并持之以恒举办“云讲堂”的学术团体;我们是多年前就以集体意志和组织程序有力保证每一任会长任期三年不再连任的学术团体;我们也是与国际比较文学组织和同行建立了最广泛、最深入联系的学术团体之一……大家也一定已经看到,我们这次会议期间所举办的学术成果展,其中精品迭出,成绩喜人。

        所有这些,不仅代表了我们但开风气、勇猛精进的过去,也将是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财富。

        “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学术事业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作为一个志存高远的学术团体,一个坚守自身学术品格的精神共同体,我们也深深知道,功不唐捐、“得寸进寸”的道理。我想,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也必须在宏观规划未来的同时,尤其不忘记做出具体而切实的努力。进一步的工作安排,尤其是庆祝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常务理事会将专门作出部署,这里,我谨提出个人的两点想法,以集思广益。

        其一,尽我们所能,为年轻学人创造机会与可能。学术的未来希望在年轻人。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次学会工作班子中已有意识地配备了几位更为年轻的优秀学者来负责青年学术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建议,将来《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双年奖、“中国比较文学文库”以及“中国比较文学云讲堂”等平台多向年轻一代倾斜。也恳请各位学术前辈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丛书以及主持的项目中多多吸收新生力量。我们无法很快增加C刊,也没有权力给年轻人“发帽子”、批项目,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应该真正知道并理解“青椒”的焦虑、困难和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学术抱负。将来的各种学术场合包括所属各学术分会的会议上,要让年轻人多亮相,多倾听他们的观点和声音。总会也要适当增加专题青年学术会议的数量,并提升学术含量。是所望焉!

        其二,下大的功夫,将比较文学研究向纵深推进。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们进一步凝聚话题、深入掘进、展开与国际学术界的实质性平等对话,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好的学术研究,并不必然与各种奖励相关,并不必然与参加的人数多寡和参加者的职位高低相关,更并不必然与潮流或人云亦云的那些“大词”相关。但它一定与人的灵魂相关,与探索与开拓的渴望与行动有关,与AI无法模拟的现实相关,与跨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涵容相关,与刘勰所说的“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相关。我们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成员,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捍卫学术的崇高和尊严;在这个逆全球化的时代,勇敢拓展与世界有效对话与交流的桥梁与通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