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晚清西人看中国的一种理性视角

    蔡炜荣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9月11日   20 版)

        《希望的国度:晚清西人看中国》,[英]仁信著,周维江、黄秀君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56.00元

        《希望的国度:晚清西人看中国》不仅是一部关于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翔实记录,更是一位西方观察者对中国未来的深刻思考与殷切希望。

        首先,仁信基于其丰富的游历经历,对晚清中国的国情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他游历过如上海、江西、广东、福建等许多地方,尤其在福建的厦门和漳州驻留时间较长,这使得他对两地的观察更加细腻、真实。仁信在书中对晚清中国的记录与现今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很大区别,其展现出的客观公正和理性认知尤为值得称道。他并未盲目追随西方对晚清中国的偏见和误解,而是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内在机制和运行逻辑。不仅有对中国地理、植物、自然环境的记载,还有对晚清妇女儿童的相关记录。

        书中仁信详细描绘了他在中国各地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古老而宁静的土地上。他提到,在江西的某个小村庄,村民们虽然生活简朴,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却深深打动了他。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与坚韧成为了他们最宝贵的品质。这种对自然与生活的敬畏,让仁信看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坚韧与希望。

        仁信还深入探讨了晚清时期中国的教育状况。他提到,尽管当时的教育体系受到诸多限制,但仍有不少有志之士在努力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特别提到了一些私塾和书院,这些机构虽然简陋,但却是当时许多青年学子追求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场所。仁信认为,这些教育机构的存在,不仅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更为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谈及中国妇女和儿童的地位时,仁信并没有回避当时存在的种种不公与压迫。但他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女性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自强。他提到,在一些地区,女性开始参与经济活动,如纺织、手工艺等,这不仅改善了她们的经济状况,也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而对于儿童,仁信则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深切关怀与期望。他相信,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教育与关爱,他们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第七章《中国的未来》中,作者提到:“……中国可能还没完全醒过来,一个沉睡了几个世纪的巨人需要时间伸展一下筋骨,揉揉眼睛,但当它被彻底唤醒时,将走在未来亚洲进步的前沿……”他认为,尽管中国暂时遇到了挫折,但中华文明并不会因此而消亡,反而会从长眠中被粗鲁地搅醒,并沿着自己的特色道路继续前行,充满了希望。这种对中国未来的乐观态度,不仅体现了仁信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也为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译者周维江和黄秀君的精湛译笔也为这本书增色不少。他们作为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副教授,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翻译经验,使得原著中的思想和情感得以准确而生动地传达给中文读者。他们的译文流畅自然,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又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为这本书的广泛传播和接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希望的国度》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晚清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仁信在书中对中国未来的展望和期许,也为我们今天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前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总之,《希望的国度:晚清西人看中国》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晚清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内在机制,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西方观察者对中国的寄望;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更是对现实的启示和指引。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