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图书推荐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李飞跃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9月04日   19 版)

        《历代修身格言集萃》,徐正英、张阳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24年6月,76.00元

        中华传统美德塑造了我们的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奠定了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根基,更铸就了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精神支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核心即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先贤关于加强个人修养的思想精华,至今仍是培养高尚人格、凝聚精神力量的宝贵财富。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若不得门径,很可能会徒劳无获。这就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甄选、辑录、注译,为立志修身者提供阅读便利。徐正英、张阳编著的《历代修身格言集萃》便是一部引导大众修身养德、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用心之作。此书汇集历代先贤修身立德之语,相较以往的读本类别更全,堪称一座格言宝库。全书共分为“仁德、节义、礼敬、廉孝、诚信、志学、律正、宽让、谦和、勤俭”十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分为二十节;依各主题搜罗历代修身格言,按照时代先后编排,展现了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哲学智慧,是一部趣味盎然又启人心智的杰作。“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沈宗骞《芥舟学画编》),细品此书,主要有如下特色:

        古代典籍卷帙浩繁、版本众多,又有晦涩如《周易》《尚书》者,初学者往往望而生畏,难以快意卒读。《集萃》一书以“仁德”“节义”等专题作为编排选文的框架,从善本典籍中择选最符合各章节主题且最具代表性的人格修养名言,依循“经典”“准确”“精辟”的择选标准,摒弃偏离主题、晦涩庸赘或不合时宜之文,尤重贴合主题、含蕴深厚而又便于诵读者,意在博中求精、精中见切。如“节义”章“守节不移”一节精选40余条格言,舍弃体现儒家价值观念的“中道”之“节”,而重在申说大节不夺、轻生重义的民族品格与个人操守。需要强调的是,编者严选之“严”在质而不在量,所重者在于节选的文本是否贴合主题且论说精彩,而不论内容短长或是否一文多选。

        作为文献学研究专家,编者编校格言时十分注重文献征引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仅为每条格言标注出详细的文献出处,还会补充说明格言源出文献的生成时间、版本异文以及真伪问题等,为读者寻找并阅读原典做好指引。如编者共划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四个时段分篇排列,所选格言皆依朝代与成书先后排序,以利于读者纵向了解各主题名言的发展轨迹。编者在选文注文时埋下线索,通过暗示格言文本的撰著与流传问题,触发读者的问题意识,引发读者在理解与质疑中展开具体而微的思考。由此观之,《集萃》不仅是适合立志修身者的入门读本,也是有着学术价值的研究之作。

        《集萃》一书在秉承前辈学者严谨治学之风与求实学术传统的同时,极力打破古今壁垒,于注释力求简洁、精准,于译文亦追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以便于引导读者将前贤的道德经验与时人的生命体验相联系,产生情感的共鸣与反思。例如,编者在注释部分对疑难字、多音字等予以注音释义;对个别字面不易把握深层内涵的词,适当延伸说明了在该文中的言外之意;还对格言汇集类书籍(多明清之际)中的格言实为传世哲言还是后世化用、自创的语录等加注说明。译文部分,编者采用浅显易懂但又不失雅致的语言加以译释,学界解说有争议者则补注他说。如此一来,简明的注译消解了经典的晦涩感,使读者可以优游涵泳于经典格言中,从中领悟到对先贤经验的感同身受、对个体生命处境的真切关怀以及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周彻认知,做到古今参合,让经典的智慧照亮当代生活。一部好的格言选集,不仅能够浸润人的道德修养,还能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

        《集萃》注重传承学理哲思的同时,还立足当代,积极地观照现实社会。书中每章之始皆有一小序,盖从字形、字义、字理出发,申述章内所含道德概念的渊源衍变;并将典籍中先哲前贤的经验之谈与当代生活中的实际体验相联系,站在时人的立场思考修身处世的传统道德理念与当代的纷繁世态及错综人情之间的关系。在精选代表性言论的同时,编者也强调今人应摒弃腐朽过时的封建愚孝思想。编者立足于破解现实困境,启示读者绝不能不假思索地接受传统经验,而应与时俱进、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经典中的智慧与当前的个人日常、家国大事联系起来,努力做到与当代主流价值对接,既是明理明德之镜鉴,也是立言立身之准绳。

        总之,《集萃》一书有着谨严的注译,又“以浅显之辞发高深之理”,体现了编者的深厚学养和现实关怀,既是一部人文精粹也是一部经典指南,是符合时代需要的高质量国学读物和优秀传统文化教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