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洋洋大观的《论衡》版本世界

    翟永兴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9月04日   10 版)

        《〈论衡〉文献版本丛刊》(全53册),何俊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48000.00元

        《论衡》自成书以来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相关著述层出不穷。2022年9月,河北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论衡〉文献版本丛刊》一书,进一步充实了《论衡》研究的学术文献基础。该书编者何俊先生是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代思想史。多年来,他以精审严谨的态度对王充和《论衡》进行持续研究,不间断地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最终汇集成这部包含诸多经典《论衡》版本的文献硕果。

        《论衡》最早见于著录的是《隋书·经籍志·杂家》载“《论衡》,二十九卷”。而《旧唐书 ·经籍志· 杂家》,则记载“《论衡》,三十卷”。有学者考证是把其中的《自纪篇》分出,单为一卷之故。自此,见于著录的《论衡》多为三十卷。《论衡》最初由蔡邕、王朗二人传世,以后辗转流传。进入北宋,《论衡》所流传之版本大多文字讹舛,篇章脱漏,鲜有善本,学者病之。庆历五年(1045年),藏书家、进士杨文昌用自己收藏的七种二十七卷俗本《论衡》和两种三十卷史馆本《论衡》对校,改补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九字,之后募工刊印,终于打造了一个经典的善本《论衡》。当今多个现存《论衡》版本均直接或间接地以该版本为祖本。下面笔者对现存的宋、明时期的经典版本《论衡》做一下简要回顾。

        宋版《论衡》流传至今,有两个经典版本:一是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版《论衡》残卷;一是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宋元明递修本《论衡》。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收藏的宋版《论衡》残卷是现存最早的版本。该残卷包括卷一至卷二十五,笔画端正,文字遒劲,版心记刻工姓名,如王永、王林、赵通、杨昌、朱章、宋端等。卷中凡遇完、慎、贞、桓、征、惩、匡、筐、胤、朗、竟、境、恒、让、墙、玄、鲧、弦、泫、殷、弘、煦、构、敬、惊、树、竖等字,皆按宋朝避讳缺末笔。有学者据此推断此本乃宋孝宗时期刻本。书中《累害篇》一文“污为江河”之后,应接“矣,夫如是……君子不得名,毛”一页,共四百字,但该页被错放在《命禄篇》中。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宋刻宋元明递修本《论衡》是现存的刊印最早的全本。该版本因曾多次补修,版框高低不一,字体和版口的格式各异。该版本最后,有杨文昌之序和韩性之序。通过韩性之序可以知道: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会稽太守洪适曾据杨文昌刻本重新校订,再次重刻。元代至元六年(1340年),宋文瓒任绍兴府总管期间,对洪适刻本书版中不能使用者进行补刻。翻阅该版本可以发现,元代补刻的内容较少。明刻部分的版心上端分别有“弘治十七年补刊”“正德十六年刊”“嘉靖元年补刊”“嘉靖元年刊”等字样。明代的三次补刻,都没有序跋,只在首卷目录后刻有“正德辛巳(公元1521年)四月吉旦南京国子监补刊完”的字样。

        明代对《论衡》之态度大抵为“取其辩博,但对于《问孔》《刺孟》仍沿宋人成见”,毁誉参半。晚明时期,社会对《论衡》的精神亦有认同者,故而明代后期人们对《论衡》刊刻与研究的热情高涨,不同版本《论衡》频出。现存的明代经典版本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新刊王充论衡》。《新刊王充论衡》是明初坊间刻本,过去被称为“元小字本”。该本为十五卷本,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垤成丘山,污为江河”之后的下一页不缺,是一个全本。之所以为十五卷,是因为该本将三十卷本按每两卷合为一卷了。该版本后面附杨文昌之序、韩性之序,并有洪适之跋。按理说,洪适之跋应比韩性之序的时间要早,应该排在前面,书中二者顺序颠倒不知何故,且韩性之序页面顺序错乱。有待方家继续考证。

        第二,通津草堂本《论衡》。通津草堂本《论衡》由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吴郡苏献可刊刻,是明代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该版本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版心有“通津草堂”四个字,末卷后有“同郡周慈写,陆奎刻”等字。书中,卷一《累害篇》“垤成丘山,污为江河”以下缺一页,即缺“矣,夫如是……君子不得名,毛”等,总计四百字。因为缺页,上下不通,刊刻者遂在“垤成丘山,污为江河”后面,妄自加了一个“毫”字。该版本书版清晰,文字遒劲,是明代版本中的最佳者。关于它的祖本,学界认识不一。鉴于通津草堂本《累害篇》中所缺之内容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版《论衡》残卷所颠倒的文字相同,也可以大胆推测通津草堂本的祖本或许与宋版残卷为同一版本。

        第三,《汉魏丛书》本《论衡》。《汉魏丛书》本《论衡》由程荣于万历二十年刊刻,该版本的祖本为通津草堂本,故正文与通津草堂本大体相同,但其中有沈云楫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所撰之序和虞纯熙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所撰之序。该版本刻工精美,质量较佳,流传较广。有意思的是,在明代后期以该版本为祖本的黄嘉惠刻本和钱震泷刻本在刊刻过程中出了差错,误将沈云楫序的前半截和虞纯熙序的后半截混到了一起,最后的署名只署了虞纯熙一个人。在这之后,有许多版本都刊载有这个混合之后的序。

        第四,明钞本《论衡》。明钞本《论衡》,三十卷,半页十行,每行二十字。该版本为全本,通津草堂本《论衡》中所缺的一页文字该本上面都有。该本目录之前有藏书家朱学勤的手记。根据手记可知,朱学勤于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在北京琉璃厂书肆购得此本;鉴于该本不像通津草堂本缺页,他认为该本是传录于宋本。现存《论衡》的诸版本中,明钞本《论衡》是继宋刊元明递修本和《新刊王充论衡》之后的第三个完整版本。可惜,这个版本一直被藏书家收藏,很难得见,更别说流传了。

        近代以来,王充及其《论衡》得到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反映到出版界,便是《论衡》不断地被整理出版。关注研究《论衡》,首先要夯实版本依据。河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论衡〉文献版本丛刊》收录宋代以来四十一种不同版本的《论衡》,以影印方式按时间顺序编排,为读者了解《论衡》一书的传播历史,推动《论衡》校勘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值得学界重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