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著书也为稻粱谋

    ——藏书与著述随笔之三

    王建辉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8月28日   08 版)

        严复最早的版权印花,中间印文为侯官严复

        《西行漫记》,1938年复社印行,为《红星照耀中国》最早的中文版

        标题的出处是龚自珍的一句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想来“都为稻粱谋”之句,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嘲讽。从今日来看,如若整个写作界“都为稻粱谋”可能有问题,但如果说“著书也为稻粱谋”,可能是一种合理的选择。著书可以获得物质的报酬,应该是近代社会包括出版业的一个进步。

        近代新书报刊兴起之初,基本上没有报酬给付写作人的,甚至最开始写作人还要向报刊付钱的。严复是近代第一个想到文字应该获得经济收益的人,故而极为重视维护自己的版权。他在给张元济的信中多次谈到自己的译作《原富》的稿酬问题。他还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文稿出售之后,作者还要从书价中“坐抽几分,以为著书者永远之利益”。这就是稿酬的一种形式即版税。他出版的著作有自己的版权印花。严复晚年,由版税转化而来的商务印书馆股票产生的收益,成为他唯一的生活来源。

        周作人的第一笔稿酬来自文言小说《孤儿记》,署名平云,1906年由小说林书社出版,得到二十元稿酬。此前他发表过的一些作品都无稿酬,只获得过几册样刊。像这种没稿酬的情况,甚至到新文化运动起来的时候还有孑遗,创造社诸人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等在泰东出版的作品,从来都不曾拿过正式的版税稿酬,只是“老板”赵南公偶尔拿个几十元、一百元的,也不曾有过结账,这也是后来泰东与创造社合作不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稿酬形成通例推广后,文字作品的经济收益确实能够帮助知识人的生活,有的还成为唯一的或者重要的经济来源。写作界不能不重视稿酬的收入。

        教育家和出版家的舒新城,在少年时曾以文章获得奖学金,潜意识里便有了“文章可以换钱”的观念。1910年代就读湖南高师时,他给报刊投稿试图“以文章换钱”来补助生活。20世纪20年代他曾辞去教职,还真靠稿酬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生活,并且希望能建立一所私立学院,大家都靠稿酬来运作。这自然实现不了,最后在陆费逵的反复邀约之下进了中华书局来编《辞海》,并进而主持书局编辑工作。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朴社,因由之一就是为了获得写作的物质利益。顾颉刚在日记中写道:“周越然编英文教科,以抽取版税,每年可入八千元。此事予总想效法,以予欲赚钱,舍此无他道也。”(1923年1月5日)

        赵家璧20世纪30年代编辑的“良友文学丛书”,原有郭沫若的一种创作,是由原先的创造社成员郑伯奇帮助组来的稿件,其时郑正在良友公司做事。郭沫若流亡日本,生活需要钱,他希望一次卖稿用于补贴家用,但良友是版税制,所以稿子由叶灵凤转到了别的出版社。郭沫若在1929年出版了《我的幼年》,后记里讲到他写作与出版这部书的原由,最后一句是“革命已经成功,小民无处吃饭”,大致是写实的,其中的意思是明确的,为了要获得稿酬有助生活。

        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一段时间,冯雪峰与施蛰存、戴望舒、杜衡等人一起组成“文学工场”,他们聚在松江一起搞创作与翻译,似乎有一种卖文为生的日常生活。他们还把带着著译稿到上海去找出版社叫作“销货”。

        柔石1928年10月5日致兄长信中写道:“唯周先生(鲁迅)及诸朋友,多劝我不要卖了版权,云以抽版税为上算。”这说明作者们在稿酬方面,还是有自己的盘算的。

        周而复1933年考入光华大学,为了支付高昂的学费并维持低微的生活,他拼命写作以换取一些稿费,写作的样式包括杂文、短篇小说和诗歌。

        李劼人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考虑以写作维生,他给舒新城信中说:“今弟欲赖此为活,故甚愿凭吾兄运动之力,售得现金。如每千字能售在四元以上,则此四百元够我五月生活。在此五月中,我又可以续写两部矣。……念已到中年,始做卖文为活之计,言之笑人。……设能赖兄大力,先将找得,俾我能心安为之。”又说:“望兄早为力能在一周内将稿费寄一半来最佳。盖弟回家后,仅余一百五十余元,仅能支持本月廿边,故极望钱来,以资生活。”其时舒新城在中华书局任编辑所所长,总是设法预支稿酬给李,使能安心生活和写作,这样才有《死水微澜》等几部杰作问世。

        鲁迅是要靠稿酬来维持生活的。但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如鲁迅所言“版税现在还不能养活一个著作者”。鲁迅曾经在致友人信中谈到盗版对于他的生活的影响。“翻印的一批人,现在已给我的生活上的影响;这里又有一批人,是印‘选本’的,选三四回,便将我的创作都选在他那边出售了。不过现在影响还小,再下去,就得另想生活法。”

        现代出版史上稿酬拿得多的,前有周越然,后有林语堂,这两人的英文读本,既给商务和开明赚了不少钱,自己的版税也拿得多。林语堂在编写时便提出每月预支稿酬三百银元,书籍出版后长销二十余年,据说版税总计有三十万元,人戏称“版税大王”。还有夏丏尊,因所译《爱的教育》印了三十版,版税也不少。他自己曾戏说“我靠《爱的教育》吃饭”,鲁迅也和他开玩笑:“这本书卖得好,你可是当财神爷了。”

        当然也有因为一些原因放弃稿酬的。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出版不久,即在中国翻译出版。斯诺给中文版写了序言,并在序言里说明放弃版权实际上也就是版税:“复社是由读者自己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质的出版机关,因此,我愿意把我的一些材料和版权让给他们,希望这一个译本,能够像他们所预期的那样,有广大的销路,值得介绍给一切中国读者,对于中国会有帮助。”斯诺经济条件好,又为了在中国出版和一种事业而放弃中文版版税,是值得尊敬的。

        不论作者写作是不是为了报酬,获得报酬始终是他的权利。故而重视对作者的经济回报,是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或者说职责之一。能够付给作者较为好一点的稿酬,也是做编辑出版者的工作方法。在商务和中华做过编辑又主持过贵阳文通书局编辑工作的谢六逸,曾有做编辑工作“忍、狠、等”的三字诀,其中“狠”的意思就是尽可能给作者较高的稿酬,不能小家子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