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写给未来的用情博大智慧之书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8月28日   20 版)

        《蔚然笔记——古代诗人与植物》,路也著,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38.00元

        ■郝建国

        初识路也时,即为其对文学的执着和专情所感动,细读她的《蔚然笔记——古代诗人与植物》之后,更增添了对其文学功力的赞叹和对这本用力颇多的学术著作的推崇。

        这是一本用情之书。作者说,为了写好这本书,180多天时间里,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查资料就是翻阅大量书籍。每篇看似简单的几页文字,背后是难以计数的付出。比如,要写《诗经》中的植物,必须读遍305篇风雅颂;要研究苏轼诗词中植物,必须读完《苏轼全集》。全书一共写到了《诗经》、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高适、岑参、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纳兰性德等代表性诗人和诗集,然后归纳整理,申述研究成果,得出公允结论,其阅读量可想而知。在快节奏的当下,一个著名作家放下创作,潜心一本小书的写作,其精神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这是一本博大之书。全书虽然只有区区20万字、300多页,却是对发轫于《诗经》以来中国三千年诗歌传统的一次集中梳理。《诗经》中,用各种熟悉的身边植物写尽情感的百般样态,特别是爱情的姹紫嫣红,以丰富的意象为后代蔚为壮观的诗歌传统奠定基调,它的现实氛围、在场感、直抒胸臆的写作方式,虽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值得今天的诗歌写作者仿习和借鉴。植物和诗歌的关系,在《诗经》中以“比”“兴”呈现,既有画面感又意在言外,初步显示出中国诗歌的样貌。到大诗人屈原,将《诗经》中散乱的意象化为“系统”,在香草美人与恶草佞人的对抗中,展现抱负和内心,为后世诗人甚至所有文人留下了“比德”的原型,开创了咏物诗的范式。经过陶渊明的刻画,“菊花”已然成为他人性的象征,人们一看到菊花,即想到陶渊明。在他的乌托邦中,他遍植菊花,“秋菊溢园”,将日常风俗的食菊与诗中“修身”之食菊,完成一种诗意的映射,达成一种诗意的表达,菊被赋予“孤高傲世”的品格,成为君子的象征,达成上承先秦下启唐宋之功。到唐代,李白高标逸世的情愫,在诗中以仙界植物的方式得以呈现;通过对杜甫诗中植物的考察,穿越古今,得出与一般人心目中不一样的老杜形象;唐代边塞诗人将中原的花朵与边塞发生关联,其意象便有了边塞的意味——高适之梅花、岑参之梨花都是如此,而白草、沙蓬,取之于当地,写出特有的景象和情感。作者称欧阳修为园艺学家,又以苏东坡的菜谱为依据,通过写他的菜篮子,还原其烟火人生,以独特的视角向先贤致敬,显现独到的匠心。而对她的两位老乡李清照和辛弃疾,在敬佩、理解、诠释中,关照自己,写出跨越千年的共鸣,表达发自心底的共情。三十岁的纳兰性德,英年早逝,留下的诗句中,植物皆著我之色彩。古代文学作品中涉及的植物,“由于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之故,出现得特别频繁的,往往会集中在一些特定植物上面”。作者通过探究隐秘于古诗植物中的密码,最终找到中国诗歌创作的一条内在规律,即“比德”的传统。从先秦到清代,中国的诗歌沿着“比德”的传统,一路前行,留下一条明晰的路径,对当代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当代的诗歌写作者们用心体味研究。这,其实是本书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这是一本智慧之书。时下流行轻阅读,以严肃厚重为特色的学术著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作者顺势而为,以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轻学术风格达成雅俗共赏的效果,显现出高超的创作智慧,也扩大了本书的读者群。比如,书的开篇,“一到情人节,大街小巷似乎填满了玫瑰,像土豆和大白菜那么多的玫瑰。是的,用卡车运来玫瑰,用火车运来玫瑰,用波音飞机运来玫瑰,用轮船运来玫瑰。可是一年又一年的,难免会疲劳吧?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原本有一个丰饶的植物世界,为何当代人用来表达爱情却偏偏失去了灵感,总是没完没了的玫瑰、玫瑰、玫瑰呢?”作者历数《诗经》爱情诗中植物与爱情的关联,“通过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会发现原来竟有那么多活泼泼的植物可以用来全方位地展示出爱情的各个层面。如果将《诗经》中这些属于汉文化的爱情原型植物重新寻找并开发出来,让它们与现代生活相连接相适应,被重新激活,那么,爱情意象库存就会大大增加,大家到了节日就不至于一窝蜂地去排队买玫瑰送玫瑰了。那些商品化的玫瑰,那些平均主义的玫瑰,怎么能够经年不变地表达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对于另一个举世无双的个体的情与爱呢?”在这篇《〈诗经〉爱情花草状》的结尾,作者以幽默的语言和当下的年轻人进行了情感沟通:“我希望2月14日这一天,有人给我送来玫瑰之外的植物当做节日礼物,比如一只硕大的向日葵,比如几枝腊梅,再比如几枝萌芽的柳枝,还可以是一束迎春花……假如能收到《诗经》爱情诗里所写过的植物,当然是再好不过了,比如,送我桑树枝,送我桃花,送我芍药,送我葫芦,送我白茅花,送我蒲草……或者干脆就扔给我一只木瓜吧。”

        这是一本浓缩之书。古代诗人浩如繁星,古代诗词汗牛充栋,古代植物难以计数,要阅尽所有,几乎不可能。路也说,“我写下来的这些内容更像是一份抽样报告,当然并不是为了报告而报告。我希求从报告中有所发现——文学的、哲学的、人类学的,以及人性的发现,我追求写作中的小角度大思维”。同时,本书还为古代诗词的爱好者提供了新的阅读方式,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以此为范例,展开、发散、扩充,最终达成对古代诗人及古代诗词的全景式观照。

        这是一本未来之书。全书密切关注古代诗人与植物的关系,对古代植物作了较为透彻的人文研究,切合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我们当代诗歌中,过于关注书写内心,离以植物为代表的自然越来越远,导致狭隘和闭塞,缺乏宏阔和博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不仅关涉古代,更关涉当下和未来,必将具有长久的魅力和影响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