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超(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吴洲星最新推出的长篇小说《幸福里》,借用一种巧妙的拼图结构呈现城市更新和新时代儿童成长,生动展现了人民用勤劳和智慧追求幸福生活的火热实践。可以说,这种拼图结构通过一只猫的旅程,巧妙地串联起各个角色和故事线索,构建了一个丰盈多彩、情感深厚的叙事世界。这种新颖的结构和叙事手法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新鲜的阅读体验,也使得作品在儿童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展现了作家独特的创作才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作家舍弃了惯常的单向性线性叙事结构,转而采用了多向性的拼图式的叙事结构。多向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多个人物视角的独立运行和互相交叉,以及几块拼图之间打破单向的时间顺序的拼接、灵活组合。我们跳出《幸福里》的故事网络俯瞰整个结构,就可以清晰地发现,以欧小桃、艾扬、豆瓣、小亮哥哥、浅草、灰树、猫奶奶等角色作为视角主体,构成了7块最主要的拼图,最后组装拼接成为一个多层面的立体故事“魔方”,完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城市生活叙事。随着猫的活动和人物的不停切换,白麓书院、街心公园、幸福里和校园、家庭等多重空间得以极具视觉冲击力地显现出来,增添了一种移步换景的“园林”意趣。这种具有烟火气的家庭温馨生活,具有古典雅致气息的书院和具有现代商业城市气息的咖啡馆、写字楼、街区,共同形成了景观化的城市生活。
在作品中,猫首先是作为孩子们的情感寄托而存在的,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细节:艾扬给找回来的三只猫取名叫“艾国、秦珊、艾克”,分别对应了爸爸、妈妈和未来弟弟的名字。结合艾扬与父母长期聚少离多的生活经历,我们就能从中感受到他的孤独落寞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求。此外,猫还是叙事的纽带,通过视角的游移和跳动把一块块家庭、城市生活、人文景观的拼图连接起来,将几个爱猫的孩子、猫奶奶以及小亮哥哥等角色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深意、涵盖城市生活发展脉络的复杂故事世界。猫的生活空间的变化,不仅是物理上的移动,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这个城市的视角,也是不同儿童和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的展示。
此外,猫的象征意义也不容忽视,猫在很多作品中常常被赋予独立的象征意味,在《幸福里》中,流浪猫的“失家—归家”与故事中孩子们家庭变化和居住环境的变化相互映照,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传达了这样的城市发展理念,那就是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如何保持居民个体的内心独立和个性化需求。
几组家庭的身份设置具有典型性,其中既包括“本地人”“异乡人”,又包括记者、企业家、社区工作者、老人以及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不同社会角色,从而形成了更多层次的、可以触及城市生活发展脉络的触角。浅草和灰树来自乡下,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又不停回望故乡,他们相遇后即达成一种“同在异乡为异客”的文化和情感认同。在他们和自己的家庭逐步融入安城生活的身份认同过程中,经历了波折,也获得了来自欧小桃、艾扬等小朋友和小亮哥哥、猫奶奶等不同人群给予的温情。孩子们经由这条道路,实现了文化与心灵的再次确认和重建,也完成对于一个开放的、进化的、包容的城市文化的书写。
近距离沉浸式感受几个孩子的生活,可以化身多位人物角色身临其境地体察他们的现实困境和精神苦恼。作品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命运的叙述,更通过人物的经历和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蕴含对于时代背景的精准把握和深入的诠释,从而建构起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意义。从作品开头抛出老房子幸福里中的白麓书院被包围起来进行保护的引线,到结尾处猫奶奶和五个孩子参观平移后的白麓书院,让拼图首尾相连构成一条圆形的发展脉络,建构了一个散发着结构魅力的艺术品。在故事中,白麓书院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的意象,最终以最合理的保护方式融入现代化城市并焕发新的生机,这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记忆的传承。
在阅读到了孩子们共同参与网络发言、与记者沟通澄清猫奶奶不愿意搬迁的真实原因,原本散落的、敞开的人物线索终于串联起来,汇聚在书院中,形成了一种情感和情节的“合奏曲”。到了这一部分,人物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和解,生活的困境得到了纾解,艾扬的妈妈要回国了,灰树的妈妈进了红星鞋厂,浅草要搬到楼房住了,有了一个最终意义上的圆满的结局。这个过程,也成为“幸福里”的“一体两面”的生动缩影:一面是内心的安定和谐,另一面是物质条件的富足、舒适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