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晨
第一次见到《主宰》书稿在2019年3月。梅二月问我出版的情况,当时一听小说主题,有点不以为然,唐代历史题材/武则天,现在还写这个? 再听下去又有些意外——一位纤秀的女子竟以古代法典《唐律》为背景写长篇。
如今小说正式出版,不能不说,创作的野心和笔力有多大,小说的空间就有多宽广。
五年前梅二月小说名《梵行》,本义大概是通往梵天之境的修行。这个带有禅意诗性的说法暗示了某种出世的宇宙观。现在的书名《主宰》则体现入世的哲学,我理解着眼点从创作者全知全能的造物,落下地去,视角与三个主要人物取平,就好像他们的人生诘问:“到底谁在主宰命运?”
小说的结构既没有按部就班,也没有时空倒错。作者创意性地构建了一个3+5+1的钻石型。3是女一长孙若璃、女二武则天及男一狄仁杰的“自叙传”;5是若璃离开放逐之地回到人间(晋陕豫之盛唐核心区)重张长孙家族徽标的故事;1是双女主对决最后的告白。小说的历史背景从653年开始至720年左右止。653年,唐高宗李治即位第四年。这一年《唐律疏议》颁布,这一年女农民起义领袖陈硕真被公开处死,这一年武则天再次受宠成为武昭仪未久。
“经历了两次王朝更替、六位皇帝、八次皇位易主,看尽了皇室的亲人反目、谋害毒杀;看尽了宫廷的篡权夺位、革命政变;看尽了官场或结党营私,或阶级争斗,或罗织构陷。”这段话出现在钻石底部,借李三郎(李隆基)之梦而出,也是替小说双女主做的“结案陈词”。
从小说到影视作品,皇宫内外永远不缺把冷饭炒到爆火的机会,《甄嬛传》《琅琊榜》,包括美剧《权力的游戏》无不如此。
新鲜感够不够?《主宰》如何突破去满足读者的期待?
历史的唯一性聚焦了关注度。故事线以武则天的权力变迁为轴心,对人物群的勾勒采用了主基调下左右互搏法,着眼理智情感与政绩史绩的文化反思,跳出权谋思维拒绝宫斗。
在探究重大事件(比如“废王立武”)上一针见血、动力十足:中书舍人李义府、礼部尚书许敬宗为何甘冒死罪支持武则天取代王皇后? 这一悬念支撑着全书的核心题旨——王侯将相门阀贵族,岂能永据天下权柄? 唐代科举的时代意义正在于为寒门学子争得平等的政治地位。
在与强大对手的对抗中完成人物塑造——长孙无忌代表权臣旧势力、李敬业代表王公反武二代,女一号长孙若璃与武周的关系却代表另一种哲学价值观。在两性的情感世界,核心人物反而是含糊暧昧的,可能小说的用意在于爱情之于政治的脆弱吧。避开男性视角,以女性的眼睛审视那个世界。
梅二月是剧作家,她的创作比原生态小说家多了很多花样。《权力的游戏》的原作小说《冰与火之歌》,创意性地采用视点人物写作手法,专业术语即“有限全能视角”,借鉴了电子/网络游戏的带入手法。《主宰》在3部走得更远,三位主人公的各自章节均采用第一人称“我”带入。借用电子/网络游戏的术语——纯正的角色扮演。如果不是一位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作者,这种写法实在有点跟自己的脑仁过不去。
武则天在长达50年掌权/执政中,大举重用寒门弟子,贬抑魏晋以来的士族门阀,一举强化了皇权专制。可想而知,多少楼台烟雨中。《主宰》构建的盛唐,绝不为彩灯红毯的美妙,而是杀伐决断的冷酷。冷酷的尽头是仙境。若璃与武曌对决的庞大时空里,时时艳红的玫瑰,刺中带血,每每温存的香囊,寒凉却能克毒。痴痴的等、傻傻的怨,渣男的无情与冰清玉洁的纯爱纠缠难辨。不觉让人恍惚,哪里是有情哪里是无情? 也许这才是认知古人适当的温度?
小说不算长,24万字的篇幅正好。覆盖武周登顶前后三分之二世纪的历史,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几乎没有遗漏。虚构文学中只有一个虚构人物长孙若璃的谨慎用意不难理解,为正史著春秋。
看历史从来都若晴若阴、若明若浑。小说观察历史的“镜头”与信史记录历史的文字异构同质——追求真实。
哪一种更能无限接近真实,倒真不一定。